【资料图】

今年以来,证监会接连核准设立和批复4家外商独资机构,节奏远超前3年。一方积极对外敞开怀抱,一方坚定执着布局中国,我国资本市场和外资金融机构上演着一场“双向奔赴”。

外资金融机构渴望更深入参与中国市场。近年来,越来越多外资机构积极来华展业,摩根大通、高盛、野村等10余家外资控股或全资证券基金期货公司相继获批,桥水、贝莱德等多家外资私募证券基金争相在华设立全资子公司。此外,范达基金、联博基金等已提交公募牌照申请……外资机构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需求与日俱增,并以实际行动为中国投下信任票。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一个更加开放的资本市场。当前,我国股市和债市规模均已位列世界第二大,A股上市公司已突破5000家,如此庞大的资产盘子,需要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下配置资源,提升效率。加快融入全球金融体系,既可以引入海外中长期资金来降低市场波动,便利国内企业多元化融资、降低资金成本;也能够推动国内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经受风雨历练、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为更好促成这场“双向奔赴”,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紧锣密鼓。相继开通中日、深港、沪港、中新ETF互通;持续扩大期货期权特定品种开放范围;取消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外资机构在经营范围和监管要求上均实现国民待遇,等等。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与全球主要市场互联互通的桥梁不断搭建,越来越多资本得以进出流转,市场活跃度和韧性明显增强。

开放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鲜明标识,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当前,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世界经济金融格局深刻演变,资本市场对外开放面临更多风险挑战,开放的大门不仅要越开越大,更要越开越稳。在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安排,进一步便利境内外投资者跨境投资的同时,还要把握好开放的节奏和力度,加强对跨境投资行为和资本流动的监测、分析研判,防范可能出现的各类金融风险,坚持放得开、看得清、管得住。

可以预见,未来的中国资本市场,必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拥抱全球化,与海外市场形成更加紧密、良性的互动,为全球投资者创造更多中国机遇。(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作者:金观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