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加之最近各地陆续开展新冠疫苗第二剂加强针接种工作,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入局研发技术壁垒较高、安全性更好的mRNA新冠疫苗,疫苗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资料图片)

和上述概念挂钩的药企股价是否从此一飞冲天?

14日晚间,新冠疫苗概念股康希诺(688185.SH)发布公告称,公司旗下肌注式新冠疫苗及吸入用新冠疫苗被推荐作为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并乐观表示,若后续国家相关部门采购使用增加,将对上市公司业绩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在后续的9个交易日中,康希诺股价跌幅高达26.54%。

“康希诺近期股价的下跌,和国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率迅速提升有关,一般感染后人体天然存在保护期,自然就不需要疫苗了。”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下跌的不仅仅是股价,康希诺近年来营收表现也并不理想,2022年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8221万元、-5677万元、-5.26亿元。

疫苗需求降低影响企业利润

股价下跌的不仅仅是康希诺,通联数据显示,自12月以来,10家疫苗相关企业股价平均跌幅达8.94%。其中康泰生物(300601.SZ)和康希诺两家药企跌幅超10%,康希诺跌幅更是达到33.75%。

从整体数据来看,2022年至今新冠疫苗国内接种明显放缓。

根据国家卫健委官网,2021年7月1日到12月31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5.71亿次;2022年1月1日到6月30日累计报告接种5.61亿次;2022年7月1日到12月23日累计报告接种6646.9万次。

疫苗需求下调也影响了企业利润。今年上半年康希诺营收同比减少69.45%,扣非净利润同比下跌106.31%;三季度营收同比减少77.08%,扣非净利润同比下跌145.7%。

公司对此解释,主要系新冠疫苗需求量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所致。除此之外,疫苗产品价格调整和对存在减值迹象的存货计提跌价准备,也是其利润下跌的重要原因。

2022年4月,国家医保局有关司负责人曾对新冠疫苗价格情况作出回应,首轮将灭活疫苗采购价格降到不超过90元/剂,整体低于企业供给国际价格,后又多次与企业磋商,推动企业连续降价,先后降至40元/剂、20元/剂左右。

受到以上因素的影响,同时,随着更多新冠疫苗产品的紧急使用和上市(包括针对流行株及变异株的新一代疫苗及多价疫苗),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康希诺对存在减值迹象的新冠疫苗相关资产进行了减值测试,三季度,对存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合计5.26亿元。

中泰证券研报称,在去年新冠疫苗造成的高基数下,康希诺的收入、利润、经营现金流、存货等增速均有所放缓或出现负增长。

疫苗板块企业整体业绩承压

中泰证券表示,由于去年同期新冠疫苗快速放量造成高基数,同时二季度开始对新冠相关资产计提减值等原因,一些疫苗概念股,包括智飞生物(三季度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33.59%)、康希诺、康泰生物(三季度扣非净利润同比下跌85.49%)三季度业绩都出现下滑。

以康希诺为例,该企业大部分资产减值都与Ad5-nCoV新冠疫苗的存货有关。

而包括华兰疫苗、百克生物、金迪克业绩出现负增长,则是由于二季度至三季度依然受到局部疫情防控影响,单一品种流感疫苗销售容易产生较大波动,同时三费费用高企,导致上述企业利润端承压。

事实上,2022年以来,疫苗板块企业盈利水平开始承压,毛利率、净利率、ROE(净资产收益率)等关键数据均有所下滑。

Wind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疫苗板块整体毛利率为56.89% (同比下滑-9.91个百分点 ),净利率23.32%(同比下滑13.81个百分点),ROE13.29%(同比下降10.01个百分点)。

中泰证券研究所表示,这主要是由于去年同期新冠疫苗集中接种无需推广费用,毛利率和净利率相对较高,而从今年一季度开始,新冠疫苗逐轮降价,叠加新冠相关资产减值和研发支出费用化,毛利率、净利率等均有所下滑。

上述企业的销售费率和研发费率的确有所增加。前三季度疫苗板块销售费用率为16.86%(同比上升3.46个百分点),新冠疫苗逐渐恢复常规品种推广模式。管理费用率为3.01%(同比下降0.19个百分点),保持相对平稳。财务费用率为-0.82%(同比下降0.48个百分点),保持相对稳定。但研发费用率达6.93%(同比上升0.66个百分点),部分新冠企业将新冠研发支出开始费用化。

而在去年的高基数下,今年新冠疫苗市场大幅萎缩,同时大部分常规疫苗品种刚刚开始恢复, 尚未达到新冠疫苗大规模接种前的水平,疫苗板块企业现金流有所承压。前三季度板块经营现金流39.38亿元(同比下跌67.12%)。

中泰证券预计,等今年四季度相关计提影响出清后,明年疫苗板块企业有望迎来低基数下的高增长。

(第一财经实习生唐卓雅对此文亦有贡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