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7月5日电 (王玉玲)当归3倍、干虫草3倍、沙苑子10倍……近段时间中药材持续涨价,药材减产断货的传闻不绝于耳,波动的价格挑动着市场参与者敏感的神经。

与市场的热度不同,中康科技中药大数据中心首席分析师贾海彬对2022年及2023年的中药材供应保障做过整体评估,他告诉中新经纬,理论上整体中药材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缺口并不明显。同时,库存量处于近五年来的相对低位,属于正常范围。

眼前的热炒景象,不同寻常。


(相关资料图)

近期,中新经纬与产地药农、市场经销商、中药饮片厂商等市场参与各方从业者对话,当问及涨价是机会还是危机时,他们不约而同地说:是危机。

谁是背后的“始作俑者”?

土地成本暴增,药农改种玉米

在吉林省白城市,种植、加工、销售关防风的药农陈明已从事该行业近十年。

关防风,又称防风,是常用大宗中药材品种。这是一种需要用心呵护的中药材,适合春秋播种,种植周期需要3—5年。

根据天地云图中药产业大数据,在经历2019年的跌价后,防风价格在近三年来稳步上涨。中药材天地网也显示,防风货源2023年批量走销顺畅,行情不断上扬。

但作为种植户,陈明却高兴不起来。

“种植中药材,千万不要高估自己。内蒙古、东北今年关防风大面积弃种。种植者几乎都是赔钱的,少的几十万,多的上百万。”近期,他在朋友圈如是感慨。

中药材种植地 受访者供图

行情在涨,却出现大面积弃种,原因几何?

陈明告诉中新经纬,近三年,东北地区土地租金涨了大约4-5倍,从一公顷四五千元一年涨至一万五千元以上。

对于涨价的原因,卓创资讯调研显示,由于农作物价格处于近年来相对高位,地租基本维持上涨趋势,部分优质地块地租上涨较为明显,2023-2024年度东北平均地租在864.71元/亩(注:1公顷=15亩),较去年涨130元/亩(或17.69%)。

陈明也提到,就当地情况来看,近年来玉米的出产价格较高,利润充足,再加上生产周期在一百余天左右,营收确定性强,当地农户多选择种植玉米,土地供不应求,推动当地的地租“水涨船高”。

但防风药农一般在种植期才会临时租地,由于药材的生产周期长,2020年播种,2023年才能向外售卖。因此,即便面对上涨行情,但防风仍未成熟无法在眼下带来经济回报,而高昂的地价已经给了他们很大的经营压力。

“租地一租四年,一公顷要交七万多租金,还要田间管理,我承包了几十公顷,本来一公顷就赚两三万块钱,地租上涨之后,一睁眼就在赔钱!谁都不知道防风成熟之后还能不能卖得上价。”陈明说道。

同时,近年来农村的用工成本也明显上涨。陈明表示,作为承包商,他在租地后会通过微信群等方式招募农民工来进行耕种。2020年以前,平均用工成本是一小时八元,现在已涨到二十元。如果一天雇佣六七十名工人,用工成本高达万元。

在这样的压力下,陈明身边的很多药农开始止损,改种玉米。“据我所知,我们这边防风总共种了十几万亩地,有五六万亩地改种,占比差不多二分之一。去年只是一小部分,今年春天特别多,因为地租去年大约涨了2倍,今年涨到4倍。”陈明说道。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董强此前对媒体表示,近年来,地租连续上涨,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粮价上涨,种粮收益明显,带来地租水涨船高;二是各级政府对于超过一定经营规模的种粮主体,会给予定额补贴和农业项目支持,直接刺激了土地流转需求的增加。然而,地租不断上涨,在一些地方,与种粮成本平起平坐,甚至高于单季种粮直接成本,这大大增加了经营风险。

陈明仍坚信,在需求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供给量明显不足,剩下的中药材一定会涨价。

他告诉中新经纬,每年的十月份到元旦期间,是防风的成熟销售期,他们此前报价计划是每公斤265元,今年要报至少300元。“假使今年价格不涨,我们就干脆加工成品后往冷库一放,什么时候涨价什么时候卖。如果亏损的话,我也不会考虑继续种植。”

厂商:价格疯涨停产断货 工人工资减少

中医药产业链包括上游中药材种植、中游中药的生产制造、下游中药流通。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生产和加工制造是最重要的三个环节。

上游部分药材出现减产,成本增高,连带中游的许多中药材出现大幅涨价行情。

6月9日,江苏省医药行业协会中药饮片专业委员会发布《关于中药材价格异常增长的情况报告》,其中提到,“超过200个常规品种年涨幅超50%,100个常规品种年涨幅超100%,25个常用大宗药材年涨幅超200%,鸡骨草等个别品种年涨幅甚至达到400%—900%。”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7月3日,中药材综合200市场价格指数涨至3574.38,站在了历史高点。

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 受访者供图

在河南省从事虫草经营的许光华,主要向东南沿海地区零售精品冬虫夏草。

他告诉中新经纬,虫草自2020年开始涨价,一公斤3000条的精选虫草,当时成本为11万-12万,目前已涨到二十多万。但作为经销商,他称并未从中获益。

“我们希望维持价格平稳,因为虫草价格上涨,资金成本上涨了很多,利润还有小幅的下降。每次调价还会丢失一部分客户。”许光华说道。

同时,他向中新经纬透露,虫草涨价相对还是少的,当归、党参等常用大宗药材,涨价幅度更大。据他了解,产业中下游的部分企业选择停产,亦有诊所、药店等停止进货。

一家位于湖南省怀化市的中药诊所负责人告诉中新经纬,六月初开始,当归、党参、细辛、黄连等常用药材涨价超过四倍,涨价原因是经销商说中药材供应不足。现在他们只有必需品才会进货,否则会考虑用其他中成药或者西药代替。

中药厂商也在承受中药材涨价带来的巨大经营压力。

位于广东省珠海市的某中药饮片公司负责采购与销售的关经理对中新经纬表示,他们药厂每年会采购近200个品种,今年有80%的品种已经涨价。目前,除了中选医院集采的中药制品必须保供外,部分价格飞涨、严重亏损的产品已经停产。

“我们的下游主要客户有部分是药店,一般现在都不会签订长期的供货合同,都是说我们有货签单次合同,给他们每次报价,价格合适药店拿货。现在有些药材经销供应商给的价格太高,我们拿货做出来也没有利润,甚至是亏损,就干脆不生产了,比如当归。”关经理说道。

关经理表示,目前药厂面临比较大的经营压力,以前中药材价格平稳时,供应商可以给较长的账期,现在要么缩短,要么要求现金交付。但下游药店仍要求账期付款。

放弃部分单品,影响也直接体现在药厂包装工的工资上。

关经理所在的药厂,包装工实行多劳多得,在此前经营效益比较好的时候,平均每月收入在五千元左右。但现在部分药材停产,工人们能干的活减少,工资也相应减少了五六百元。不少工人向药厂反映,希望多安排点活。

“管理层除了焦虑,目前也没有很好的应对策略。我们甚至在想,这种囤货行情发展下去,会对这个行业造成多大的伤害?”关经理说道。

谁是“始作俑者”?

多位受访的从业人士认为,这一波辐射范围极广的中药材行情上涨,并不寻常。

贾海彬向中新经纬解释称,之所以说这一轮中药材涨价不同寻常,甚至称为“失控”,主要有三点原因:第一,中药材行业有一种说法,叫做涨三年、跌三年,不涨不跌又三年,但是这一轮的周期持续了十一年,在高位运行三年,这不符合周期规律。

第二,每一轮中药材价格暴涨,实际上都伴随着通货膨胀。但2022年下半年开始,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回落,按道理,中药材应该存在行情回落。同时,需求相对薄弱和萎缩,药品拉动的需求增长并不明显。

第三,中药材一般三月份是旺季,到六月份后进入淡季,但今年的涨价在六月份加速暴涨,不符合中药材的基本市场规律。

经销商挑选黄芪,党参,当归,甘草等品种 受访者供图

不少从业人员对中新经纬表示,他们认为有大量外部资本参与炒作。

多年参与中药材经销的供应商张艺(化名)分析称,业界普遍认为,有外部资本从去年十月份开始,进入中药材市场。去年全国多个产地受灾,他们大量囤积药材,现在亳州等地很多冷库全都放满了中药材,大量中药材都在个人手里,甚至需要排队登记进入冷库。

对于是否有游资参与囤货炒作,贾海彬也给出了他的答案。他分析称,近5年,中药材综合200指数平均振幅在28.8%左右,远超资金使用成本和其他投资领域。全行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利润空间下降,促使囤积炒作成为核心盈利手段。

“以热点品种连翘为例,连翘的历史价格除了受到供求关系影响外,还受到自然灾害(特别是冻灾和疫情)、劳力成本和资本炒作因素影响;同时,其半野生的资源特性又极易导致连翘价格与资源之间的恶性循环,即高价必然刺激‘抢青’和‘灭绝性采收’,从而造成当年或今后几年产能大幅下降,给连翘供给‘雪上加霜’,行情居高不下甚至高位再升,类似的品种还有酸枣仁、黄柏、莽草等。”贾海彬说道。

其中的游资究竟是谁?有哪些操作方式?如何进行溯源?

某中药材市场信息专家李自忠(化名)告诉中新经纬,游资主要分为外部资本和内部资本。外部资本来源比较复杂,包括炒房、炒矿、炒粮食和生姜大蒜等农作物的资本。他们通常会通过中介平台对接仓库和冷库,寻求中间人代采购、代存储、代销售。

张艺将资本称为庄家,他表示,庄家通常是资金比较雄厚,他们会集中炒作几个品种,大量囤积买断。同时也存在一些跟风的小资本,比如中国北方某地的中药材市场,最夸张的时候,知道消息的清洁工等都会拿钱进来炒作。“这种炒作往往只涨不跌,很多中药材一天一个价,可能今天买十万块钱的货,过两天放出去,就能赚个几千块钱。我们早几个月就在说,行情已经疯了。”张艺说道。

不过,张艺表示,庄家的行为较为隐蔽,不会直接在市场现身,会利用中间人在市场采买流通,由此难以捕捉具体的身份。

李自忠对外部资本的特征分析称,他们很多采取了“老鼠仓”与加杠杆的行动。李自忠所谓的“老鼠仓”,就是到处建仓,垄断货源,躲避消息流通,由此难以获取真实身份与信息。加杠杆就是将冷库中的货,加好几倍杠杆,将自己的钱拿去抵押,然后融资之后再来买货。

值得注意的是,与部分经销商认为本轮涨价主要由外部资本炒作构成不同,李自忠表示,就他的观察而言,主要还是内部资本,包括工业企业、采购商、经销商、小商小贩,甚至现在包括产地的大户在炒作。其中,工业企业是最大的囤积商,占到总囤积量的60%。

“囤货一定是工业企业的普遍行为,也不能完全称之为炒作,有可能是为了预防涨价,进行适当囤货,有可能是集中采购投标,需要原料保障。当然也有为了挤压竞争对手的利润空间,低价买入后囤积。这就涉嫌操纵市场,但其中的度较难衡量。”李自忠说道。

对于药企的炒作方式,李自忠介绍称,疫情三年,药企库存普遍空虚,无论是供应商还是药企,现在利润率非常低,通过这种囤货把价格炒起来,然后再把原料卖出去或者转换的产品卖出去,这是获利最大的一种方式。

一位在上市中药企业负责采购的工作人员向中新经纬透露,据他所知,本轮炒作的参与药企众多。药企有种植基地和采购来源,能够消耗掉囤积的药材,再加上现金流充裕,能够负担囤积带来的资金负担。“虽然我所在的药企没有参与炒作,但在这一波炒作中,部分药企才是最大的获益者。”该工作人员说道。

在某药企从事多年中药材采购的汪京(化名)向中新经纬讲述,以往的中药材市场价格会有规律地涨价,例如党参、黄连、五味子等品种,每隔几年就会出现一波涨价,一些有资金实力的中药企业和一些药材产地实力经销商,会依据中药材的价格周期规律,综合根据天气、人气、库存、资金等因素,对这些药材囤货炒作,拉高市场价格,达到心理预期价格后进行抛售,一般会选择产地集中、多年生或者野生药材进行炒作,这种行为在中药材行业里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但本轮中药材价格上涨没有可遵循的规律,基本上是10个品种药材里面8个出现涨价,另外2个酝酿上涨,能感觉到有强大的外来资金注入中药材这个行业,感觉像是药材圈以外的人在操盘,药企不会这么没下限。”汪京说,中药材这个盘是很脆弱的,基本上每个品种有个几亿,有的品种甚至有几千万就能坐庄。

一位经营党参、黄芪、当归的经销商对中新经纬表示,当归从2021年开始减产50%以上,2023年也出现大面积的抽薹,(注:提早抽薹的当归根部不再膨大,肉质根慢慢木质化并中空,柴性大,缺乏油气,不能入药)可能是气温变化、土壤退化多种原因,减产死亡还在加剧。如果减产,价格还会继续上涨。

但根据贾海彬向中新经纬提供的数据,2023年的中药材整体减产情况不显著。“无论是大家炒作的水旱灾害,还是冻灾,近三年整体国内农产品的受灾面积是在正常范围之内波动,当然个别品种个别地区会出现极端天气。”贾海彬说道。

北京中医药大学岐黄法商研究中心主任、医药卫生法学教授邓勇对中新经纬分析道,中药材炒作的具体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如先前已经囤积药材的大资本借助此次炒作意图清空库存、供应商自行炒作等等,目前难以断言谁是“始作俑者”,但可以预见的是该轮价格异常上涨引起监管注意以后,必然会得到遏制,参与囤货炒作已是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

对于如何分辨“正常的采购囤货行为”与“大幅垄断扰乱市场秩序行为”,邓勇表示,《价格法》第十四条规定,经营者不得“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处罚方面,如果构成哄抬物价行为,那么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六条的规定,经营者推动商品价格过快、过高上涨的,应予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而涉及非法经营等犯罪情节的,还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十余年前,中药材也曾经历一轮暴涨。

据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天气、游资炒作、通货膨胀等一系列原因,中药材进入价格上涨通道。到2010年,中国537种中药材共有84%涨价,涨幅从10%到400%不等。彼时有业内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除了西南干旱的长期影响,部分楼市资金进入药材市场炒作也是一大原因。

时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督检查司司长许昆林向媒体表示,中药材价格出现的非正常暴涨的主要原因,是部分企业蓄意囤积使然。其中,康美药业在2009年进行大量囤货,购入的三七占到市场总额20%以上,最后遭到发改委的提醒告诫。

2011年7月18日,发改委对中药材行业开出调控处方——责令54家囤积党参的商户限期限价限对象销售所囤积的100多万公斤党参。

这轮暴涨会是历史的重演吗?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王玉玲:wangyuling@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