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我国防疫逐步从防感染转向防重症。作为脆弱人群,老年新冠患者的救治应有哪些具体对策?
“建立起一套老年新冠感染分级诊疗体系非常有必要,这包括要对老年新冠患者进行分类诊断,并且在风险明确后进行分类救治。”在今日举办的上海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救治培训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上海市重症医学质控中心主任陈尔真表示。
根据《2021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下称《公报》)相关数据,截至2021年末,我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亿人,占总人口的14.2%。截至2020年末,我国31个省份中,已有16个省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了500万人。
(资料图)
相关研究显示,老年新冠患者合并症多(80%以上老年新冠患者有1种及以上合并症)、病情复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合并患病率在10%至20%间),易发展为重症。以上海为例,老年人群数量约为580万人,相关新冠救治工作如何开展?
陈尔真表示,老年新冠重症患者救治的基本原则,一是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九版)》,组建多学科救治团队,结合老年人的病理生理变化特征,实施一人一策方案救治;二是强化器官功能监测和支持治疗;三是加强对原发基础疾病的处理,尤其是营养状况的改善;四是注重并发症的预防,以及混合感染的病因治疗。
陈尔真称,首先,在诊断上,除了按照第九版诊疗方案的原则,还应针对老年人群实施一份综合评估,“该评估需要从多学科层面来评估老年人躯体健康、功能状态、心理健康和社会环境状况,并由此来制定、启动以保护老年人健康和功能状态为目的的防治计划,最大限度地提高老年人的功能水平和生活质量。”
陈尔真同时表示,分类诊断的目的为了精准预判病情,方法则是基于老年人群的年龄、基础疾病情况、是否接种疫苗、感染后风险程度等,按照低、中、高三个风险层面来区分。
比如,低风险人群,是指无基础疾病且年龄小于80岁者,基础疾病稳定且全程集中疫苗的年龄小于80岁者;“一般情况下,低风险人群人群进展为重症的可能性非常小,部分人群可以通过社区管理进行康复。”
再比如,中风险人群,是指基础疾病不稳定、全程接种疫苗且年龄小于65岁者,基础疾病稳定、无全程接种疫苗,年龄为65至80岁者,和无基础疾病,全程接种疫苗或基础疾病稳定的年龄大于80岁者。
此外,高风险人群,是指基础疾病不稳定、无全程接种疫苗且年龄小于65岁者,基础疾病不稳定、无论接种疫苗与否,年龄为65至80岁者,未全程接种疫苗年龄大于80岁者。
不同风险老年人感染新冠后处理对策如何?“对于低风险人群,要加强健康教育,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应及时接种疫苗。对于中风险人群,要加强居家观察,及时提供用药指导,一旦病情加重,基层卫生机构无法解决,就要及时转诊。对于高风险人群,要进行充分评估,根据需要及时转诊到上级医院(其中的转诊功能非常关键),包括进入ICU里进行救治。”
陈尔真进一步表示,对于新冠确诊的老年患者也要进行病情评估,可以利用多种临床评分系统,包括COVID-GRAM(新冠肺炎住院后重症风险预测工具)、梅奥诊所MASS评分、The quick COVID secerity Index(快速新冠重症指数)、NEWS2(英国常用的住院死亡风险评分)、The 4C score(新冠病毒临床表征评分)等。
“老年新冠重症患者的预后因素,还包括其衰老过程的生理变化、认知功能变化、体力活动的减弱和疾病严重程度。总的来说,老年新冠重症患者治疗应该遵循规范化、与个体化相结合。”陈尔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