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到在京中央企业和北京市有关国有企业调研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牢记“国之大者”,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围绕事关国家战略需要的重要领域,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优化科技创新资源,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


(资料图片)

一、央企参与前沿科技行业的战略作用

中央企业持续走产业化、专业化发展之路,不断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资委的统筹安排下,国资央企通过专业化重组整合、成立新集团公司等方式正不断做优做强做大。

1、重点行业布局提升央企核心竞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企业先后完成27组49家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国资委新组建、接收13家企业,监管中央企业的数量从116家调整至98家,有力促进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央企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目标,突出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围绕科技、效率、人才、品牌关键要素,瞄准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四项功能,深入研究、统筹规划好专业化整合的整体目标、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持续推进集团内部、央企之间、央企与外部资源的深度整合,切实提高产业竞争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2、稳定行业内民企科研的心态。央企公布对特定行业战略布局相当于给相关民企吃了定心丸,间接为民企指明前沿技术发展方向。相关企业会积极与国有资本专业资产处置平台对接,有效剥离盘活“两非”“两资”业务,夯实资产质量,提高内在价值。行业发展创造就业岗位,顺便破解现阶段存在的就业难题。

3、发挥“顶梁柱”、“压舱石”作用。对于投入大、产出结果不确定强、周期长的高科技行业,中央企业作为国家关键领域科技创新的重要战略力量,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的发挥着“顶梁柱”、“压舱石”的作用。中央企业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聚焦“卡脖子”领域,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有效维护国家产业安全。

二、央企自身的优势

1、资源充足。长期以来的发展帮助国资央企积累了相对更为雄厚的技术基础,包括人才、科研设施、技术专利与知识等。国资央企相对具有更好的资金优势,不仅自身资金体量大,而且资金筹措能力强,更容易获得外部金融机构的支持。在资源充足的外部环境以及内部技术积累下,高新技术壁垒攻坚战成功率比地方国企以及民企更高。

2、供应链方面更加完善。国务院国资委不断加快推进“一张网、一平台”建设,逐步做到央企在统一的采购电子网络和商务平台开展采购业务,实现采购交易管理的电子化;全面实施电子招标,依托平台统一信息发布、流程操作、采购价格管理、专家库管理和服务评价,切实做到业务公开、过程受控、全程在线、永久可追溯。央企集中采购各项关键核心指标持续攀升,集中采购率、公开采购率、上网采购率和电子招标率达到88%、90%、80%和80%。

3、集中力量办大事。我国国民经济命脉产业面临保安全、转方式、调结构、补短板等严峻挑战和战略机遇,对新型科技创新的需求比以往任何阶段都更为迫切。央企是核心领域科技创新的国家队和骨干力量,要立足新起点,勇担新使命,把改革创新作为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根本动力,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作出更大贡献。

三、央企如何推进前沿产业的战略布局

1、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国资央企应当在技术创新领域积极担当,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未来,有必要加强国资央企科技创新引导,既要推进创新资源的整合与协同,也要为地方国企与民企科技创新提供方向指引。

2、健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体制机制。建立创新联合体基本体制构架,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明确联合体成员职责,共同投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保障联合体独立运作;完善创新伙伴选择机制,加大优势互补;健全内部协商和外部协调机制,研发环节数字化管理,避免信息不对称,增强相互信任;加强成果转化,健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赢互利”的成果转化机制,建设长期持续稳定、良性循环运作的创新共同体。

3、建立多层次人才储备库,加强人才培训力度。央企要推进企业的前沿产业的战略布局,就需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建立相应的多层次人才储备库,并且要对专业人才进行严格的划分,进而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建立强大的后备力量。与此同时,要对人才储备库进行动态管理,定期对相关的人员进行考察,对每个人的成长情况要有全面的了解。央企还要对社会上的优秀的人才进行定期的招聘,注入新鲜的血液,保持企业人才活力。日常培训过程中,央企一方面要确保所培训方向与员工自身所学的专业相符,进而凸显出人才培训工作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则要针对不同层级和岗位人员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

央企在国家事业中占据极端重要地位,系统构建国有经济发展“四梁八柱”。它作为国之重器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中流砥柱,在遇到重大困难与挑战面前,更要充分发挥好中央企业的独特重要作用,为我国经济改革发展稳住基本盘,提供必要的缓冲、恢复空间。管理人员需要准确把握中央企业在我国科技创新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巩固优势、补上短板、紧跟前沿,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打造创新型国有企业,为我国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王鹏为北京社科院研究员,南昌理工学院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