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讯:3月6日,惠誉近期发布了《中国城投企业融资概览》。

惠誉评级预期,中国2023年政策驱动的基础设施投资方针将大致维持不变以提振经济,并冲销房地产和外贸行业疲弱态势的影响。


(相关资料图)

惠誉表示,经济对财政支出的长期依赖,以及锐减的土地出让收入可能使部分地方政府的财政承压,进而影响到它们为下属城投企业提供支持的能力。地方政府可能会寻求债务融资渠道填补资金缺口,包括发行专项债及城投债,而这可能进一步加重它们的财政负担。

惠誉分析显示,由于大量短期债券即将到期,且融资成本处于高位,中国近三分之一省市自治区内的城投企业面临较高的再融资压力。天津、宁夏、甘肃、辽宁、云南和青海均有超过35%的城投债券在今年到期。

2022年,大部分上述地区内的城投企业债券发行净融资额在境内外双双为负,进一步推升其到期债务的兑付风险。

资本市场融资准入渠道持续收紧导致城投板块的再融资风险加剧,流动性陷入紧缩。尤其是面临高额债务到期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城投企业,一旦所属地方政府为其提供及时且充分财政支持的能力有所削弱,资金链断裂风险可能会一触即发。

地方性中小银行可能会成为城投企业填补资金缺口的主要渠道之一。例如在经济落后地区有节奏的展开城投债务重组,以缓解陷入财务困境的城投企业的流动性压力,防止出现大规模的公共债务违约潮。

惠誉预期,银行在发放新贷款时将更具选择性,资金将愈来愈向发达地区的强资质城投平台及拥有充足投资回报或更明确政策目标的城投企业集中。然而,融资收紧可能会令弱资质城投企业的融资能力面临更大挑战。

惠誉预计,2023年将发生更多负面信用事件。尽管如此,惠誉认为,中国政府将积极地避免大规模违约潮出现以遏制系统风险——尽管我们可能将某些债务重组视为不良债务交换。大范围的城投公共债务违约将严重损害国企和民营发行人的融资渠道。信用评估的上行因素包括经济复苏速度快于预期,以及土地出让收入显著回升,使公共财政压力得以缓解。

稳复苏依然是中国政府近期的经济工作重心。由于房地产投资依然深陷低迷,在取消疫情封控政策后的开放初期,仍将以前置投资为主,2023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持稳。

惠誉在2023年2月将对中国2023年的GDP增长预测从2022年12月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中的4.1%上调至5%,以反映在摒弃"动态清零"政策后消费复苏强于预期。

自2022年11月以来,监管机构推出多项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措施,托举房地产市场的销售势头。但是,一揽子政策刺激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房地产行业的衰退进一步恶化,避免引发更广泛的传染效应。惠誉认为,这不足以为房地产行业带来决定性的转机,亦不可能在近期重燃房企大规模拿地的热情。

债券市场波动中信用利差扩大。自2022年11月中旬以来,中期票据的境内信用利差扩大,表明债券市场波动性加剧。债券收益率升高的触发因素是,投资者对中国重新开放经济的乐观情绪触发了大规模理财产品赎回,但自12月末以来这种情况有所缓和。

惠誉预期,2023年境内债券净发行额不会大幅增加。2022年城投企业的境外债券发行额同比增长13%,但到期债券同比增加25%,导致债券融资净额下降。2022年,云南、天津、甘肃、贵州和辽宁等地区在境内外债券市场均出现净偿还现象,惠誉认为,这表明市场对这些地区的信心趋弱。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