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高慧超 实习生梁志文 杨诗华 林杭 佛山报道 世界500强企业数量,是一个城市经济竞争力的一大象征;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则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发展潜力与后劲。一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城市,不仅需要世界500强这样的“参天大树”,也需要“小巨人”这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生代”力量,两者缺一不可。
近日,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与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公示)先后出炉。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广东佛山,依旧有两大企业入选世界500强,排名全国第12名,也是这12个城市少有的地级市。
然而,佛山在“小巨人”企业“榜单”上的表现却相对逊色。
【资料图】
此次公布的“小巨人”企业共3671家,广东入围658家。其中,佛山入围企业39家,排名广东第五,不仅较大幅度落后于深圳(310)、广州(126),还排在GDP不如佛山的东莞(81)、珠海(43)之后。
从全国看,佛山“小巨人”企业数量同样与经济实力不太相称。
2022年,佛山GDP达12698.39亿元,居全国第17位,规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双双排名全国第五。然而,佛山第五批“小巨人”企业的数量仅排全国第22名,且与排名前十的城市相差较远(2倍以上)。
作为全国制造大市,佛山经济实力强劲、工业基础雄厚,为何“小巨人”企业数量却居于人后,这背后有何原因?如今标兵渐远、追兵渐近,佛山该从哪些方面发力来重构企业新生态?
产业结构待优化升级
“佛山‘小巨人’偏少的主要原因,是佛山产业总体而言仍较为传统,佛山工业优势更多还是集中在家电、陶瓷、装备等传统制造方面。”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谢泓说,而“小巨人”却主要聚集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且趋势越发明显。
数据显示,从2019年至2022年,“小巨人”企业分布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占比从16.7%上升至22.47%,新材料占比从16%上升至18.02%,高端装备制造占比从17%上升至18.73%。
数据直观反映出,城市“小巨人”之争的背后,本质上是城市“战新产业”发展之争。
作为改革开放后全国首批发展起来的工业大市,佛山传统工业发达,目前佛山有8个千亿产业集群,5个为传统产业,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产值达6538亿元。高度发达的传统工业让佛山诞生了美的集团、碧桂园这两个世界500强企业,却也让佛山在不短的一段时间内“安于现状”。
“过去,由于底子厚,佛山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新产业培育方面步子迈得比较晚,力度也不够大,因此没有形成转型合力。目前佛山不少战新产业还处于爬坡阶段。”谢泓坦言。
数据显示,2022年,佛山先进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0.6%,低于珠海的58.9%。而另一方面,广东省内东莞、珠海等城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却在加速崛起,尤其是东莞,依托大量承接深圳外溢的先进产业,产业链、价值链正加速往中高端方向迈进。
战新产业发展水平不够高、“腰部”力量缺乏也是佛山“小巨人”偏少的原因之一。
数据显示,同为制造大市,深圳“小巨人”多分布在制造业核心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材料等重要领域;而佛山“小巨人”多分布在下游成品制造端,研发、创新相对较少,也更难构建核心竞争力。
“佛山要想提升‘小巨人’数量,关键还是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价值链提升上下功夫。”谢泓说,佛山工业基础雄厚,存量升级空间巨大,可积极探索工业设计、标准制定、数字服务等新要素供给。佛山政府还需在产业梳理上下大功夫,进一步细化产业地图、产业分工。
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来,从国家到地方都在大力推动消费升级和制造转型,这也为佛山智能家居、高端装备等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
除了在存量上下功夫外,佛山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协会秘书长高辉还认为,佛山在招商引资时要更多引入科创型企业,不能唯亩产论,还要考虑企业的亩均研发投入、亩均创新成果等,以引入更多冲击“小巨人”的生力军,壮大佛山创新产业生态。
“小巨人”培育生态亟需完善
除了产业结构较为传统,挖潜不足也是佛山“小巨人”数量偏少的重要原因。
“本次‘小巨人’名单中,一些研发、创新、增速均不如我们的都上榜了,但我们却落榜了。细究之下,才发现原来是申报机构能力太弱、太不专业。”佛山一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总经理徐婷言语间不无遗憾。
这种观点并非少数,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调研的数家“小巨人”企业均表示,由于“小巨人”申报认定要求较多,标准却相对宽泛,随着如今申报竞争越发激烈,找到一个专业的服务机构是申报成功的必行之路。
数据显示,2022年,佛山共有1194 家企业被认定为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占全省比重为9%,虽低于东莞(13%),但远高于珠海(4%),而佛山“小巨人”的绝对数量却少于珠海。在徐婷看来,这种情况并不正常。
佛山申报机构能力弱表象之下,暴露出的是佛山企业治理能力较弱和现代服务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
“佛山企业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大多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跨越式成长起来的,虽然产业实力较强,但存在公司治理不够完善、成熟的问题。比如一些营收超亿元的企业,都没有独立的财务部门。”高辉说,因此在申报方面就会面临诸多问题,如理解不到位、概念不清、统计不当、资料不全等。
与此同时,佛山现代服务供给不足的现象也较为突出。
佛山服务业占比多年来一直较低。2022年,佛山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2.1%,低于广东整体水平(55%),也低于同样为制造大市的苏州(51.1%)、无锡(50.8%)和宁波(50.4%)。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佛山申报类的商贸服务业企业有323家,而深圳多达58847家。
另据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获悉,虽然佛山市、区、镇各级针对“小巨人”申报开展了不同规模的培训,但几位受访对象均表示“未曾了解相关信息”。由此可见,政策的覆盖面仍有待提升。
佛山一“小巨人”企业联合创始人陈锋坦言:“由于经验不足,佛山企业不仅自行申报‘小巨人’难,也不懂如何找个好服务机构,因此更迫切需要地方政府完善‘小巨人’服务生态和供给体系。”在其看来,这看似是一个“小巨人”的培育问题,但本质上是佛山如何加大对企业分级分层培育力度,建立起完善的企业服务支撑体系,使得创新创业企业在不同规模、层级都能得到指导从而实现跃升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小巨人”越来越受到资本和市场的关注,“小巨人”之争还将更加激烈。7月7日,广东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正式开板,来自全省6个地市的43家企业成为首批“专精特新”专板入板企业。
佛山也在加码发力“小巨人”的引育工作,以提升佛山制造的产业链、价值链水平。今年4月,佛山印发首个《佛山市“专精特新”企业倍增培育工作方案(2023-2025年)》,将从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全力保障企业发展空间等七方面对相关企业进行扶持,并提出力争2025年“小巨人”达200家的目标。
“政策既已出台,希望政府能够多对政策进行宣讲和解读,期待政策尽快落地。”徐婷说。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陈锋、徐婷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