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嘉合
经历一系列传言后,浦发银行终于官宣了该行高管层的人事变动公告!
(资料图片)
9月8日晚间,浦发银行发布公告称,该公司董事会于9月7日收到董事长、执行董事郑杨先生,副董事长、执行董事、行长潘卫东先生的辞呈,辞任系工作调动原因,即日起生效。
目前,该公司经营管理工作由该行党委副书记、执行董事、副行长刘以研先生主持。
据相关媒体信息透露,浦发银行后续的新任领导层人选将为:
建设银行原公司业务总监张为忠任浦发银行党委书记,拟任董事长,代为履行行长职责;浦发银行副行长、首席风险官刘以研为该行党委副书记;上海市金融局原副局长赵万兵为该行党委副书记;上海市国资委副主任康杰任该行副行长。
上述数项任职资格尚待监管部门核准。
具体详情如下——
核心高管层发生重要变动
从公告来看,浦发银行对郑杨、潘卫东的评价为,对他们多年来的辛勤工作和为公司做出的积极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浦发银行表示,在任职期间,其恪尽职守,勤勉敬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完善公司治理,带领公司秉承金融报国、金融为民的理念,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支持实体经济,强化轻型化、“双碳”、数字化战略引领,推动业务转型,加大风险处置力度,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在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体现了责任担当。
同时表示,郑杨、潘卫东已确认与该公司董事会之间无意见分歧。
据相关媒体此前报道,浦发银行原董事长郑杨将调任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原行长潘卫东将调任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副总裁。
同日,浦发银行还发布了该行第七届董事会第五十八次会议决议,称于9月8日,该公司董事会同意提名该公司党委书记张为忠、党委副书记赵万兵为公司董事候选人,并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其董事任职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任职资格核准后生效。
同时,同意聘任康杰为该公司副行长,其副行长任职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任职资格核准后生效,任期与第七届董事会任期一致。
新任一把手系建行“老将”
据悉,浦发银行的新任一把手系出身建设银行,在建行任职长达28年。
公开资料显示,张为忠1967年出生,辽宁省大连市庄河石城乡人。1993年从辽宁师范大学毕业后,在母校工作,先后任校长办公室秘书科长兼法学讲师、出版社办公室主任。
1995年9月调入中国建设银行大连市分行,先后任市场开发处科员、监察室副主任、监察室主任、办公室主任、开发区分行行长。2008年8月任大连市分行总审计师。2011年11月任中国建设银行内蒙古分行总审计师。2013年11月任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副行长、纪委书记。后兼任建设银行公司业务总监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
张为忠的对外发声主要是关于公司金融业务,尤其是普惠小微业务,并在普惠金融领域建树颇丰。近年来,建设银行把服务小微企业上升到全行发展战略高度来思考和谋划,提出普惠金融发展战略,与住房租赁、金融科技一起作为三大战略共同推进。
2023年2月23日上午,中国银行业协会普惠金融工作委员会(下称“普惠委”)成立大会暨一届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建设银行当选普惠委第一届主任单位,建行公司业务总监张为忠作为代表讲话,提出继续纵深推进普惠金融战略。
业绩表现不佳,连续多年下滑
近年来,浦发银行业绩表现持续不佳。据悉,在2021年,浦发银行便首次出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双降”。
年报显示,2021年浦发银行实现集团营业收入1909.8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0.03亿元,分别同比下滑2.75%和9.12%。
2022年,该行主要营业指标再次下滑,实现集团营业收入1886.22亿元,归母净利润511.71亿元,降幅分别为1.24%和 3.46%。
2023年上半年,浦发银行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较去年同期下滑7.52%和23.32%。其中,净利润下滑幅度是42家A股上市银行中最大的。
另外,浦发银行的内控问题也颇为引人瞩目。据原银保监会披露的《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通报》统计,2022年,浦发银行被投诉总量达18805件,同比增长13.88%,连续两年在12家股份行中投诉量最高;占股份行投诉总量的比例为15.8%,同比上升3.4个百分点。
在9月7日,2023年上海辖区上市公司集体接待日暨中报业绩说明会上,浦发银行副行长兼董事会秘书谢伟也就业绩下滑给予解释说明表示,今年,该公司业绩表现从外部因素来看,主要是受到资产重定价、市场利率下行、资本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
从内部因素而言,该公司仍处于业务结构调整的转型期,主动压缩了部分高收益业务,带来一定阶段性收益缺口;同时客户经营模式正在加快重塑,经营成效尚待显现。此外,公司风险成本依旧较高,重点领域的风险防控压力依旧较大,公司审慎性地加大了拨备计提。
对于后续业务规划发展,谢伟表示,该公司未来将继续积极推动业务转型,促进业务发展。
一是抓好应投尽投,全面推动贷款量价平衡;二是强化定价管理,着力改善负债结构和成本;三是研究与创新并举,加快提升特色业务竞争力;四是强化协同融合,持续扎实做好客户经营;五是强化风险处置出清,稳步提升资产质量;六是扎实做好基础工作,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