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多地小麦价格不断上涨,个别地方小麦价格甚至突破每斤1.7元。进入12月份,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相继优化,物流运输阻碍不断缓解,小麦上货量增加,小麦价格开始小幅下跌,但仍然呈现高位波动态势。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研究预测部部长申洪源认为,小麦价格上涨有利于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但也会增加制粉企业运营成本。在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的大环境下,必须确保小麦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既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又不会因粮价过高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资料图)

价格总体呈上涨态势

今年小麦市场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价格波动明显,但总体呈上涨态势。河北柏乡县内步乡韩村种粮大户武立科去年秋冬季种了800多亩优质强筋冬小麦,今年夏收期间小麦亩产量达1000多斤,当地优质强筋小麦价格从夏季上市时的每斤1.65元左右涨至现在的每斤1.69元左右,价格上涨给他带来了不错的收益。武立科表示,每年春节前是面粉需求旺季,小麦价格还会上涨,他留了约20万斤小麦等到春节前再卖,以期获得更高的收益。

今年新麦上市以来,虽然国内小麦价格多次高位回落,但进入10月份后,小麦价格保持回升趋势。11月份,国内小麦主产区市场行情仍处于上行通道,虽然期间有所波折,但偏紧的市场环境让小麦价格没有脱离既定轨道。

进入12月份,小麦供需紧张局面有所缓解,主产区制粉企业收购价格下滑。申洪源认为,企业下调小麦收购价格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小麦市场供应有增加趋势。近期,国内多地再次优化疫情防控办法,物流渠道逐步畅通,基层售粮节奏加快,同时,不少贸易商也加大了出库力度,制粉企业门前到货车辆增加,借机下调了收购价格。二是制粉企业继续扩大生产的动力不足。从当前制粉企业的收入结构来看,面粉价格继续上调的难度越来越大,麸皮价格处于历史高位,但随着豆粕价格高位回落,饲料养殖企业对麸皮的采购力度也有所减弱。所以,制粉企业维持当前开机率,不仅能对麸皮行情产生支撑作用,也能避免因面粉产量提升而出现降价促销的不利局面。三是近期玉米价格大幅下跌,东北、华北产区玉米价格平均跌幅在80元/吨至120元/吨不等,玉米和小麦之间的价差再次扩大,制约了饲料企业、养殖企业恢复采购小麦的行为,这也是导致小麦价格回落的原因之一。

专家表示,短期内小麦市场供应量不会出现大的变化,但从中长期来看,市场供应势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年末,食品企业进入备货阶段,面粉消费开始提升,制粉企业为保住销售渠道将提高开机率,小麦消费也会显著增加,这将为其价格上涨提供支撑。

产业链下游经营承压

目前,山东普通小麦粉厂收购价格在每斤1.64元至每斤1.67元之间,优质小麦在每斤1.73元至每斤1.75元之间。河北藁城区五星面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新良表示,我国粮食生产仍以一家一户的小农户生产为主,生产成本高。“小麦价格的适度上涨有利于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增加小麦种植面积,改善小麦供需状况。不过,小麦价格上涨会给下游加工企业带来经营压力。”杨新良说。

山东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付蕊告诉记者,小麦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不过他们公司在夏收期间收购了小麦,有20万吨的小麦库存,价格较低、质量较好,暂时可以缓解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上涨和供货紧张压力。

面对小麦价格高企、成本居高不下的经营困境,制粉企业小幅上调面粉价格,而次粉和麸皮价格在饲料需求增加的带动下强势上涨,使得制粉企业营收有所改善。截至11月底,主产区30粉出厂价格多在3680元/吨至3840元/吨之间,月环比每吨上涨20元至60元;次粉价格在2880元/吨至3000元/吨之间,麸皮的主流出厂价格在2580元/吨至2680元/吨之间,比上月同期每吨上涨100元至160元不等。

申洪源表示,养殖需求增加以及疫情多点散发导致企业平均开机率有所下降,是导致次粉和麸皮价格稳步攀升的两个主要因素。目前,面粉消费低迷、饲用需求提升,多数制粉企业可以通过调整粉路和加工工艺来改善麸皮和次粉品质,以获取更好的收益。

有业内人士表示,面粉加工产能过剩、市场无序竞争以及长时间的“麦强粉弱”,是造成面粉生产企业经营压力大的根本原因。解决之道就是持续提高面粉加工行业集中度,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全力推动小麦精深加工,提高粮食资源利用率,提升小麦附加值,逐步摆脱产业发展困境。

对供需平衡影响有限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小麦生产,小麦连年丰收、库存充实、供需基本平衡,市场供应有充分保障。当前,小麦的主要用途为食用、饲用消费和工业消费。其中,小麦饲用消费量波动是影响我国小麦供需平衡的重要因素。随着国内饲料业、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小麦饲用得到进一步推广,饲用量总体呈增长态势。

小麦和玉米作为两大能量原料,因为二者之间具有替代性,所以它们的比价关系是决定小麦饲用量水平的关键因素。今年小麦与玉米价差扩大,小麦不具备饲用优势,小麦饲用消费同比大幅减少,产需形势恢复到平衡略余的常年水平。另外,小麦品质也是影响小麦饲用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小麦相关指标达不到制粉标准,就只能转作饲用。今年我国小麦产量1.36亿吨,同比增加129万吨,创历史新高,不仅产量高,质量也高。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11月2日发布的《2022年13省份新收获小麦质量监测报告》,2022年河北、山西、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四川、陕西、甘肃、宁夏、新疆13个主产省份新收获小麦中等(三等)以上比例为96.2%,一等比例达63.1%,不完善粒率平均值3.1%,其中符合最低收购价要求(≤10%)的比例为98.9%。

考虑到国内市场需求,国内企业也会适当进口饲用小麦,不过,进口量占国内小麦产量的比重很小。今年受国际市场不确定性的影响,小麦进口量同比下降。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今年1月份至10月份我国累计进口小麦784万吨,同比减少24万吨,但仍属于进口较多的年份。从国际市场来看,当前全球小麦供需形势仍然延续宽松局面。据美国农业部最新发布的粮食供需报告,预估2022/2023年度全球小麦产量为7.827亿吨,或再创历史新高。这为我国利用国际市场调剂小麦余缺创造了有利条件。

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粮食经济研究员郑文慧表示,今年被俄乌冲突扰乱的国际小麦市场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段时间的供需重建,现在已经形成新的供需平衡。作为小麦进口大国,我国不断增强全球粮食供应链管理能力,已经构建起小麦进口多元化格局,从今年进口来源地看,小麦进口主要来自澳大利亚、法国和加拿大等国,能够确保小麦进口安全,保障国内小麦稳定供应。(记者 刘 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