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近日,央行、银保监会就金融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征求意见,提出为租赁住房的投资、开发、运营和管理提供多元化、多层次、全周期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体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此举对于满足居民尤其是新市民群体住房需求有积极意义,解决新市民住房问题,仍需瞄准供给侧痛点难点,久久为功。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和人才向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地区聚集趋势明显,新市民群体“买不起房子、租不到好房子”问题在一些城市普遍存在。具体看,新市民住房需求主要集中在租赁住房和首套刚需购房两个方面。因此,需要在人口净流入大中城市构建保障多层次、产权多元化的住房供给体系。
当然,多地为助力新市民安居乐业推出了诸多举措,产生了一定积极效果。比如,不少地方为了稳楼市,出台了鼓励农民进城买房以及特殊群体置业补贴等政策。要看到,房地产发展的重要内驱力是城镇化,而城镇化的重要驱动力是产业化。要想从长远解决问题,各地还应切实做好产业长远规划,从深层次破解新市民住房难题。
重视新市民住房供给,需要在盘活存量住房的基础上,在一线城市和热点二线城市适当增加土地资源供给,根据人口变化动态供应土地,有利于实现稳地价、稳房价和稳预期的目标。当然,这需要对不同城市新市民群体进行摸底,了解人口流动的特点和规律,建立人口流动动态监测机制,以准确了解人口流动去向,掌握新市民群体的住房现状和诉求。
更为重要的是,新市民的住房需求,不仅包括房屋供给,也包括相应的教育、医疗和公共服务等配套资源供给,尤其是中小学和学前教育配套供给。随着交通、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的日趋完善,新市民生活便利程度才会不断提高,才能真正安居乐业。
高质量推进城镇化离不开新市民。接下来,仍需在增加供应和增强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根据新问题不断优化调整政策,切实解决新市民群体住房难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郭存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