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恢复和扩大消费,仅靠服务消费独木难支,双轮发力才能行稳致远。下一阶段,在推动服务消费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还要抓好政策落实,促进大宗商品重点领域消费恢复,为消费市场增添更多信心。
消费是冷还是热?今年以来,宏观数据似乎和人们的感受有所差异。看身边,旅游景点人山人海、热门演出“一票难求”,特别是进入暑期以来,文旅餐饮等相关消费可谓火力全开。看数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度增速自4月份以来有所放缓,7月份同比增长2.5%,环比下降0.06%。
造成这种落差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一指标并不能反映消费的全貌。现行反映消费情况的统计指标主要包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最终消费支出和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等。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从商品流通的最终环节入手,观察进入城乡居民生活消费和社会集团公共消费的商品销售变化情况,主要反映的是全社会实物商品消费和餐饮类服务消费的情况,教育、医疗、文化、艺术、娱乐等其他服务消费并未被纳入其中。
优质的服务消费是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当前,服务消费在我国消费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经济发展不容忽视的领域。从发达国家消费结构升级的经验看,居民消费一般会沿着“衣食—住行—康乐”的路径演进。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消费规模稳步扩大、结构持续优化、业态日益丰富,居民消费从有形物质商品向更多服务消费扩展。今年以来,随着经济社会持续恢复,餐饮、出行、旅游、文化娱乐等接触型、聚集型服务消费场景快速恢复,带动服务性消费支出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比重为44.5%,比上年同期上升1.7个百分点。
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力,事关保障和改善民生。真实准确全面及时地反映消费市场变化特别是服务消费的发展情况,是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的重要内容。《“十四五”时期统计现代化改革规划》提出,优化反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展情况的指标,丰富需求侧管理和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指标体系,更好反映构建新发展格局进展,并要求加强服务消费市场统计监测,全面反映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
2023年8月,国家统计局首次发布了服务零售额的相关数据。从统计口径看,服务零售额指企业(产业活动单位、个体户)以交易形式直接提供给个人和其他单位非生产、非经营用的服务价值总和,旨在反映服务提供方以货币形式销售的属于消费的服务价值,包括交通、住宿、餐饮、教育、卫生、体育、娱乐等领域服务活动的零售额。数据显示,1月份至7月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20.3%,增速高于商品零售额14.4个百分点。这一指标,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当前服务消费市场的运行态势。
今年以来,服务消费加快恢复,成为消费市场增长最快、热点最多的领域。7月份,全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5.8%;电影票房收入87.2亿元,为历史同期票房新高;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26.6亿人次,同比增长36.4%。在服务需求扩大的带动下,居民消费价格中的服务价格同比上涨且比上月涨幅扩大。7月份,服务价格同比上涨1.2%,涨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服务消费展现出的韧性和活力,为消费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在近日印发的《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中,扩大服务消费也是重要内容。未来,服务消费还有很大的提质扩容空间。
但也要看到,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是消费市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彼此联动相互促进。比如,汽车消费不仅会拉动汽车用品的购买,还将促进汽车美容、维修保养、金融保险、出行自驾等服务消费;居民体育健身需求的加速释放,带动了运动服装、器材装备、防护用具等方面的消费;文旅消费则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多个环节,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
恢复和扩大消费,仅靠服务消费独木难支,双轮发力才能行稳致远。汽车、家居等消费涉及领域多、消费链条长、带动力强,在稳增长和扩消费中具有重要作用。下一阶段,在推动服务消费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还要抓好政策落实,促进大宗商品重点领域消费恢复,为消费市场增添更多信心。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熊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