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王磊彬】作为经济增长的“活力之源”,上市公司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意义深远。
近日,河南省地方金融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会议部署了2023年的重点任务:2023年将大力培育企业上市,争取全年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20家。
据大河财立方记者统计,最近几年,河南省按下企业上市加速键,企业上市数量逐年增多。自2020年以来,河南累计新增上市公司38家,其中,A股首发上市企业30家、港股上市企业7家、外省迁入企业1家。此外,河南拟IPO企业也大幅扩容,截至2023年3月13日,A股IPO在审企业17家。
(资料图)
资本市场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促进企业快速发展,而且在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还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0年以来,河南新增31家A股上市公司)新股上市跑出加速度
2020年以来河南新增38家上市公司
自2020年以来,河南累计新增上市公司38家,其中2020年12家、2021年12家、2022年13家,2023年1家。
在上市板块方面,A股企业31家,港股企业7家。在A股31家企业中,北交所企业10家、深交所企业14家、上交所企业7家(4家科创板、3家主板)。
在地域方面,郑州市15家,新乡市5家,许昌市4家,洛阳市3家,南阳市、周口市、商丘市、漯河市各2家,驻马店市、鹤壁市、安阳市各1家。
募集资金方面,A股30家首发上市企业共募集资金184.5亿元,7家港股上市企业募集资金57.7亿港元。
截至2023年3月10日,31家A股上市企业总市值达1645.5亿元,瑞丰新材、华兰疫苗、力量钻石、新强联4家企业总市值突破百亿元。瑞丰新材、华兰疫苗总市值分别为208亿元、200亿元。
除了上市企业,目前拟IPO企业大幅扩容,目前A股IPO在审企业共有17家。拟登陆上交所企业4家、深交所企业7家、北交所企业6家。其中,蜜雪冰城、光远新材、致欧家居、涧光装备4家企业拟募集资金均超过10亿元。
在河南省17个省辖市及济源示范区中,郑州市资本市场工作走在最前面,每年新增上市公司数量最多。截至目前,郑州拥有境内外上市企业57家、过会待发企业3家、在审企业7家、在辅导企业1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98家、省级重点上市后备企业139家。
截至目前,河南108家A股上市公司中,30家企业市值超百亿元。其中,牧原股份、洛阳钼业以2569.8亿元、1267.9亿元的市值,分别位居豫股市值第一和第二。
首发融资、再融资相结合
资本市场助力河南企业拼经济
3月12日,新乡天力锂能公告称,公司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叶城县人民政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拟总投资60亿元,与当地资源方在锂矿山、选厂、锂盐加工厂、锂电池材料等方面进行合作投资。
天力锂能预计,项目建成达产后,总产值达350亿元。按目前市场价格估算,锂矿采选及锂盐生产项目年产值200亿;锂电池材料年产值150亿。
根据天力锂能的业绩预告,2022年,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产品主要原材料价格呈大幅上涨趋势,产品销售单价及净利率提高,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亿元~1.6亿元,同比增长53.21%~88.57%。
然而在上市之前的2019年~2021年,天力锂能营收分别为10.1亿元、12.43亿元、16.63亿元;净利分别为7140万元、5711.9万元、8485万元,上市前后企业净利润差距明显。
此外,2022年8月份在深交所上市的天力锂能,募集资金为17.39亿元,通过扩建新的产品线,进一步扩大生产产能,可以有效提升公司生产能力和订单承接能力,突破产能瓶颈,减少对外委托加工比例。
天力锂能快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资本的助力,借助资本力量,不仅让天力锂能突破产能瓶颈,而且品牌效应也大幅提升。
同样的例子,还有洛阳新强联。2020年7月13日登陆创业板的新强联,上市不到三年时间,却在资本市场里“如鱼得水”。
在股价方面,新强联首次公开发行2650万股,发行价格19.66元/股,上市之后股价快速攀升,最高点时为252元/股,较之于发行价最高上涨11.8倍。截至2023年3月10日,最新股价为50.05元/股,市值为165亿元。
再融资方面,上市时间较短的新强联,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已经实施了4次融资。除了2020年首发融资5.21亿元,2020年其子公司圣久锻件融资7亿元,2021年通过定增募资14.60亿元,2022年9月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资12.1亿元。4次股权融资合计为38.91亿元。
从上市企业的案例来看,在当前融资难、融资贵的情况下,企业通过首发融资、再融资等方式实现直接融资,不仅有利于企业做强做大,而且还可以募集到大量低成本社会资金,使企业发展中的资金瓶颈得到有效解决。
同时,推动企业上市,在企业规范化管理、品牌形象提升、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占比较大
河南产业结构加速优化升级
资本市场不仅能够促进企业快速发展,而且在优化产业结构、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还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增上市企业中,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新科技等行业企业占大部分数量,其余企业来自食品、房地产、物流、公用事业等领域。
记者注意到,在A股新增的31家豫企当中,有13家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近年来,河南持续在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通过出台《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等扶持政策,聚力梯度培育、财税支持、金融服务、创新能力、育才引才、服务体系、保障机制等7个方面,涌现了一大批行业领先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截至目前,河南省累计培育37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1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如今,中原大地涌现出一大批创新“生力军”,全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数超2.2万家,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6.1%。
在河南省委、省政府实施的“十大战略”中,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放在首位,通过一批变革性、牵引性、标志性举措,加速河南高质量发展。
河南证监局党委书记、局长牛雪峰表示,证监会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坚持把支持科技创新放在突出位置,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大局。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牛雪峰建议,以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为契机,增强发行上市、再融资、并购重组等基础制度对科技创新的包容性和适配性,进一步畅通科创企业的融资渠道,推动企业做优做强。
资本市场“聚光灯”效应凸显
5年内,河南力争每年新增20家境内外上市公司
近年来,为推动更多企业上市融资,河南省及各地市纷纷出台支持政策,从前期培育到上市奖补,全方位支持企业上市。
日前,河南省地方金融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回顾总结2022年工作,部署2023年重点任务,提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大力培育企业上市,加大上市公司再融资力度,争取全年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20家。
去年7月份,河南省政府印发《河南省推进企业上市五年倍增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自2022年起,5年内,河南省力争每年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20家,实现全省上市公司总数突破200家。其中,郑州市新增33家,洛阳市新增13家,平顶山市、新乡市、焦作市、南阳市各新增8家,许昌市新增7家。
根据《方案》,5年内,全省新三板挂牌企业突破500家,省定重点上市后备企业突破1000家,中原股权交易中心上市后备板、基金板、“专精特新”板挂牌企业突破2000家,全省多层次资本市场总体规模、层次结构、功能作用等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在加强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建设方面,遴选一批信息技术、新能源装备、大数据融合创新、半导体等引领性产业集群企业和“两高六新”(成长性高、科技含量高,新经济、新服务、新农业、新材料、新能源、新商业模式)企业、制造业头雁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纳入资源库。
此外,各地还将加大“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工作力度,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造,力争全省每年新增股份制公司1000家。
对企业上市实施分阶段奖励,注册地和主要生产经营地在河南省的企业申请在上海、深圳、北京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按照辅导备案登记、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受理申报材料两个节点,由省财政分别给予50万元、150万元补助。
对在境外主流资本市场上市并实现融资的企业,省财政给予200万元补助。对在境内外并购上市并将注册地迁回我省的上市公司,省财政给予200万元补助。对通过中原股权交易中心实现融资的企业,省财政按照不超过融资额的0.1%给予补助,每家企业最高补助不超过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