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郝楠楠】在营收连降、不断闭店的情况下,呷哺集团希望借“付费会员”模式扳回一局。

近日,呷哺集团旗下呷哺呷哺、湊湊等多个品牌联合推出了SVIP畅吃卡服务,即年度付费会员卡,售价为208元。呷哺集团方面十分看好此业务,并表示预计到今年年底,付费会员项收入可达6亿元。

这种积极预判,大程度来自呷哺集团的会员基础。资料显示,呷哺集团的会员数已达3200万,今年有望突破4000万。呷哺集团希望借“付费会员”模式再创新的营收增长点,但另一方面,消费者是否愿意成为付费会员,呷哺也面临着新的考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事件】呷哺集团推出付费会员卡

5月20日,呷哺集团旗下多个品牌联合正式推出了SVIP畅吃卡服务,即年度付费会员卡,售价为208元,会员相关权益可在呷哺集团旗下的呷哺呷哺、湊湊、趁烧、茶米茶、呷哺食品等5大品牌通用。

具体内容上,付费会员可以享受“188元现金礼券”“每周一8.9折”“新店5折”“免费尝鲜礼券”等系列权益,覆盖线下1200余家实体餐厅、微信小程序等线上渠道。

对于这一业务,呷哺方面给出了积极的预测。在SVIP畅吃卡上线新闻发布会上,呷哺集团相关负责人提到,呷哺集团的会员数目前已突破3200万,预计2023年底会员数将达4000万。“根据呷哺集团目前的会员情况,我们初步计划付费会员到今年年底达到300万人,力争达到800万人的目标,届时,付费会员这一项的收入可达6亿元至16亿元之间。”上述负责人表示。

从单一的正常经营转变为“正常经营+付费会员”的双重营收模式,呷哺集团希望借由付费会员业务,迎来新的业绩增长。资料表明,2022年开始,呷哺集团大力布局会员营销,多品牌会员系统在去年8月底上线,消费者只需注册一次,即可成为旗下多个品牌的会员,享受部分权益共用等功能。

只是,消费者对“付费会员”的态度,是否能如呷哺预期的那样乐观?

【走访】付费会员权益,成用户考量重点

是否愿意花208元成为呷哺集团的付费会员?大河财立方记者随机走访了多位消费者。

“刚毕业的时候,经常跟朋友去呷哺呷哺吃火锅,人均50多元,环境好,味道也不错。”消费者尹女士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但前年开始不再去了,现在好吃的、有特色的火锅品牌层出不穷,在呷哺呷哺消费频次低,有没有会员权益也不太在意。”

“湊湊我倒是很喜欢。”00后小颖说,“虽然贵点儿,但湊湊更像是网红火锅,产品也有新意。”小颖表示,如果就餐遇到推荐,可能会进行了解,“但我看这个开卡优惠比较少,并不划算。”

在北京工作的石女士则表示,愿意购买付费会员卡。“在北京呷哺呷哺的门店比较多,我偶尔会去消费,并且付费会员卡有优惠券和打折服务,感觉这笔钱能‘吃回本’。”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很多消费者对于呷哺集团付费会员业务的购买欲望不明显,主要原因集中在“价值感不强”“买完忘用太浪费”“门店太少”“没有付费会员的消费习惯等方面。

“普通会员能不能成为付费会员,会员基数并非主要原因,一是要看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度和复购率高不高,二是付费会员的权益够不够有吸引力。”一从事品牌营销业务的行业人士表示,“尤其是随着营销意识的增强,各品牌在节日节气、周年庆等时间都会主动让顾客‘薅羊毛’,在促销活动如此丰富的情况下,如何说服消费者额外花一笔钱,呷哺集团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记者走访郑州部分连锁餐厅了解到,很多餐厅虽然没有直接推出“付费会员”模式,但也有储值卡、生日卡等让顾客提前消费等服务。“大部分顾客储值、购卡都是‘冲动消费’,尤其看重‘当餐可用’这一优惠力度,所以我们的促销策略也会往这方面偏重。”郑州一连锁餐饮品牌负责人告诉记者。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认为,呷哺呷哺这两年经过门店调整以及创新升级迭代后,整体表现有所改善,在客户黏性和服务体系上也有所进步,但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此时推出的年度付费会员卡,对呷哺集团粉丝来说是一项福利。但通过付费会员卡的等营销手段和优惠方式去更多圈粉,效果不一定明显。”

【探讨】付费会员能否挽救呷哺营收?

付费会员模式的应用,多见于商超零售和线上付费,如COSTCO好市多、山姆、各视物显大症频、音乐、网站、电商平台等,但随着数字化营销的推动,付费会员在餐饮行业的应用,也逐渐铺开。

肯德基的“大神卡”、麦当劳的“麦金会员”、星巴克的“星享卡”,以及西贝的vip尊享卡等,都是付费会员模式的应用。据百胜中国第一季度最新财报数据,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肯德基会员规模超过3.95亿人,会员销售额约占系统销售额的63%;而西贝在2018年推出付费会员后,年会员费的收入达2亿元。

呷哺集团在正式推出付费会员前,也曾做过试水。据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底推出的呷哺集团周年庆“充多少赠多少”优惠活动,一个月时间,储值金额超2.7亿元。

对呷哺集团来说,此时推出付费会员,或也是其应对营收下降的大招之一。

年报数据显示,近两年,呷哺集团表现都不甚理想。2021年,呷哺集团经历了2014年上市以来首次年度亏损,亏损额2.13亿元,闭店数量达229家。2022年呷哺集团实现收入47.25亿元,同比下跌23.13%;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为3.53亿元,2021年同期为亏损约2.93亿元,同时,2022年呷哺集团再次关店84家(含81家呷哺呷哺、3间湊湊)。

对于营收下降和关店问题,呷哺集团称受疫情影响,以一家餐厅一天为单位统计,旗下呷哺呷哺2022年合计无法营业天数约17.82万天,湊湊无法营业天数约8574天;而关闭的门店是其大多数产生亏损,多数于不符合呷哺呷哺推广的“高性价比”模式的地区经营,且其模式不能够恰当反映品牌形象。

与此同时,市场的竞争却从未停止。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国火锅相关企业数量超41万家。与呷哺呷哺同为“火锅双雄”的海底捞,在2022年已实现扭亏。

而呷哺自救,要做的功课也不只是“付费会员”。扩张开店,赢取更多消费者,更是重点。

呷哺的扩张策略,从未停止。2023年,呷哺呷哺计划开业餐厅不低于100家,湊湊新开74家,截至5月20日,已累计新开95家门店(其中呷哺呷哺71家、湊湊19家、趁烧1家)。但如何开出更多盈利的门店,呷哺集团还要解决布局失衡问题。“呷哺集团门店布局仍在加速,目前整体来看,餐厅以长江以北为主,长江以南区域的门店数量较少,这一方面应成为呷哺集团下一步门店扩张需改善的地方。”朱丹蓬建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