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建筑行业掀起智能化浪潮,建筑企业也纷纷主动拥抱数字建造。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有关通知,决定征集遴选部分城市开展智能建造试点,为全面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但眼下建筑行业供应链各方矛盾突出,仍存在信息化覆盖率低,缺乏数据支撑等问题,导致建筑行业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缓慢。建筑供应生态链与建筑供应链金融被认为是破题的关键。
(资料图)
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已成必然
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
上述名为《关于征集遴选智能建造试点城市的通知》(下称《通知》)指出,在培育智能建造产业方面,重点是建设智能建造产业基地,完善产业链,培育一批具有智能建造系统解决方案能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以及建筑施工、勘察设计、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配套企业,发展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智慧运维、建筑机器人、建筑产业互联网等新产业,打造智能建造产业集群。
早在2020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相关部门就联合出台了《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发展智能建造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也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到2025年,我国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产业体系基本建立,推动形成一批智能建造龙头企业,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到2035年,产业整体优势明显增强,“中国建造”核心竞争力世界领先,迈入智能建造世界强国行列。
中国建筑业协会副秘书长王秀兰对记者表示,从政策支持到落地实践,建筑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已经成为必然选择。
复旦大学国际供应链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陈祥锋认为,数字经济时代下,数字化跟产业的高度融合会重构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的变化,未来供应链金融将更加科技化、场景化、精细化、生态化。但要重塑供应链生态圈并不容易,近年来,工程建筑市场也开始涉及到数字化转型的问题,一方面,企业面临的决策环境更加复杂,对于企业的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大多传统建筑企业的数字化治理和大数据技术仍存在短板。
王秀兰建议,对于建筑供应链企业而言,要把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列为重要战略目标,结合自身的特点,从信息化技术的局部应用,稳步推进到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化管理。同时,要大力推动数字化装配式建造方式的广泛应用,实施数字建造。另外,企业还需要创新管理模式,特别是商业模式和运作机制,可以借助专业的技术力量和成熟的平台,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链条,高效比对,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融合发展。
供应链金融如何助力
随着建筑业数字化改革走进新时代,供应链金融也来到发展的新风口。
记者了解到,眼下住建供应链金融业务仍存在诸多难点,但相比于传统的融资方式,如今建筑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已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供应链科技平台盛业(6069.HK)合伙人兼首席战略官原野向第一财经记者指出,建筑行业供应链金融目前仍存在诸多难题。虽然核心企业线上系统已运行多年,但并不是真正的数字化,仍然存在着供应链基层的公司与中层、上层公司的数据不通的问题,致使决策不及时。
在他看来,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可能跟传统供应链金融的模式相关,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重主体,中小微企业要获得供应链融资,需要提供报表、征信报告等材料。然而,市场上很多建筑公司,如送钢筋、混凝土的公司没有完整的报表,但他们确实没有出现质量问题,也常年向中铁、中交、中建等大型企业供货。而数字生态正是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关键,供应链金融应该深入到交易本身,而非借款主体。实现每一笔交易从底层合同、到货数据、验收数据到帐单数据等多维度的验证,才能更有效规避供应链金融中高频难题——交易欺诈。
原野分析称,数字化的变革也将推动供应链金融变革,实现从“企业找钱”到把“钱匹配好企业”。以盛业的“产业互联网”和“数字金融”为例,这两大核心业务板块通过产业互联网推动基建等国家战略支柱行业的数字化升级,去打造产业端的数字生态,从而让中小微企业在数字生态中建立自身的数字信用和交易画像突破对核心企业确权及担保的依赖。
记者了解到,盛业主要通过产业互联网和数字金融实现双驱动发展,构建供应链科技平台。目前公司通过智慧工地和医院SPD智能供应链服务等科技解决方案,同时运用大数据分析打通信息壁垒,平台化链接资产端和资金端,解决中小微企业的供应链融资需求。截至2021年底,盛业累计处理的供应链资产规模已超过1300亿元。据盛业生态计划显示:“未来三年,盛业将联合生态伙伴,服务超过10万家中小微企业,覆盖1万个智慧工地,并累计处理5000亿供应链资产。”
不难看出,随着新基建的发展,供应链科技平台的作用正在不断展现。陈祥锋告诉记者,供应链科技平台企业应帮助中小建筑企业建立信用体系,构建绿色供应链金融生态服务,给整个生态圈、给整个产业集群带来更大的价值,助力中国建筑行业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