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中国欧盟商会发布了《欧盟企业在华建议书2022/2023》,认为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但同时也表示欧洲企业仍希望抓牢中国市场。

对此,商务部发言人束珏婷在22日记者会上表示,当前,世界经济面临多重挑战,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全球开放共识有所弱化。中国始终支持经济全球化,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各国企业提供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今年1-8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1384亿美元,增长20.2%;其中,欧盟对华投资增长123.7%(含通过自由港投资数据)。这充分表明,包括欧盟在内的外国投资者持续看好中国市场,希望继续深化对华投资合作。

她表示,我们也注意到,建议书提出,希望欧盟继续积极主动与中国互动,并反对经济脱钩。我们认为,中欧互为重要经贸伙伴,应坚持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推进务实合作。中欧经济保持密切联系和良性互动符合双方企业和人民的利益。中方愿与欧方继续加强经贸政策沟通,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支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共同为全球经济复苏作出积极贡献。


(资料图)

欧洲大公司持续投资中国市场

束珏婷表示,今年前8个月,欧盟对华投资增长123.7%。

研究公司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9月14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市场来自欧盟的外国直接投资(FDI)总额高于2021年和2020年同期,比2019年上半年的数据也略有上升。

该报告指出,过去四年中,欧洲在中国的直接投资总额中,欧洲在中国的前10大投资者的比重占到近80%,比此前十年49%的数值要更高。来自德国、法国、英国和荷兰的公司一直位居十大投资者之列,在汽车、化工、制药、保险和消费品领域都有不小的外国直接投资。其中,瑞典的宜家、英国的帝亚吉欧或法国的安盛等公司持续在中国进行新的、大规模的投资。

该报告对欧洲大公司的持续投资解释称,例如德国公司通常位于资本密集型制造和工程行业,这些行业需要大量的固定投资。德国汽车行业表现尤其突出,约占欧洲对华直接投资的三分之一。“这一比例在2022年上半年甚至更高,因为德国汽车制造商宝马将其在中国合资企业的股份从50%增加到75%。其他欧洲汽车制造商也正将资金投入新设施,以建造电动汽车,”该报告写道。

报告指出,欧洲公司之所以愿意深耕中国市场,一是因为大型欧洲公司在中国创造了可观的利润,并相信中国市场在未来仍将有利可图。二是这些公司还认为,他们必须继续投资,以保持与中国日益创新的国内竞争对手的竞争力,例如在电动汽车等领域。最后,大型欧洲公司正试图通过更大程度的本土化来使其中国业务免受不断上升的全球风险的影响。

中德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

22日的记者会上,有记者问及德国经济部正在制定新的对华贸易政策,束珏婷对此表示,中国和德国互为重要的贸易和投资伙伴。建交50年来,在中德领导人共同引领下,两国坚持开放交流,共谋发展,以互利共赢为原则,不断深化经贸合作,取得丰硕成果,给两国企业和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根据商务部网站消息,今年前8个月,从来源地看,德国实际对华投资增长30.3%(含通过自由港投资数据)。

束珏婷表示,当前,中德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今年1-8月中德贸易额达1550亿美元,继续保持增长;截至目前,双向投资存量超过550亿美元。中德之间紧密的经济联系是全球化发展和市场规律作用的结果,这种经济的优势互补有利于两国企业和人民,双方都从务实合作中获益良多。

束珏婷称,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为与包括德国在内的各国扩大经贸合作创造更好条件。希望德方在对华经贸政策上秉持理性务实立场,更多倾听业界呼声,维护好两国企业合作利益,避免人为设置障碍和壁垒。中方愿与德方一道,共同推动两国经贸关系互惠互利、行稳致远,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