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建在巴蜀沃土之上的“粮仓”,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地区的万余件参赛作品中,夺得2022 MUSE Design Awards缪斯设计奖金奖和2022法国Novum Design Award建筑设计金奖,成为中国乡村建筑实践中值得记录的时刻。

这个名叫旌耘粮仓的建筑,位于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德新镇五星村,周围都是农田与农户人家。作为旌阳区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的地标性建筑,旌耘粮仓虽取名“粮仓”,却不是用来囤粮的,这是一间融合了产学研、展供销不同功能的综合体建筑。

负责旌耘粮仓建筑设计的袈蓝建筑,自2013年起在国内进行了60个乡建实践。袈蓝团队在德阳市近郊高槐村打造的文创地标之一创客中心,也荣获了2022 MUSE Design Awards缪斯设计奖银奖。这些年,从泰安九女峰“故乡的月”、保定易县“田岗艺术中心”、无锡阳山“田园大讲堂”到成都和盛“田园东方”等诸多优秀设计,这个团队多次荣获国际建筑设计大奖。


(资料图)

“获奖这件事,更多的是能让项目被大家认识,让更多的视角聚焦到乡村建筑领域,引发专业人士及大众思考,什么样的设计更适合乡村。”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袈蓝建筑创始人兼主持建筑师邹迎晞说,所谓乡村建筑,既不是人们原来所熟知的“土味“浓浓的建筑,或者传统的四合院、乡村民居,也不是人们想象中先锋、时髦的城市建筑。

在建筑设计圈,邹迎晞是一位特立独行的建筑师。这9年,他带着袈蓝团队深入乡村建筑设计领域,在村里开咖啡馆、做市集、做新农人社群,在十多个省份参与乡村建筑设计与后续运营,亲历中国乡村振兴。对他而言,从商业建筑设计转向乡村建筑设计,源于多年工作后的追问——建筑师除了设计那些看起来恢弘炫目的商业建筑,还能做点什么?

中国乡建不缺好的建筑设计师,但很多精致民宿、特色文化街区在乡村农文旅项目下兴建之后,常常因为后期运营能力不足,与当地人和外来者之间缺乏连接,迅速火热,又迅速降温。

“设计的本质,是要真正解决问题。乡村建筑需要好看,又要实用。”从多年经验来看,他认为,乡村建筑是用来连接城乡之间的场域,建筑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服务的。能否通过建筑来承载更丰富的社会功能,解决城乡融合中的具体问题,是他们设计时思考的底层逻辑。

咖啡网红村的文化地标

2018年,袈蓝团队受政府委托,赴高槐村开启田园综合体项目设计。

去高槐村前,袈蓝团队做了调研,发现村子里竟有十几家咖啡店。建筑师很好奇,这些咖啡店是如何在一个村子里存活下去的,毕竟都是同样业态,一个村庄的消费体量是否可以撑起整个市场?

实地考察后,团队发现,高槐村虽然遍布咖啡店,但每家都有自己的故事,也附加了特色多元的产业生态,“比如蓝染、木刻、摄影、民谣、烤肉、手工皮具、甜点等等,可以这样说,咖啡是个单品,它嵌入到了商户们的日常经营中去了,产品同质化现象不是很严重。”

高槐村距离德阳主城区20多分钟车程,距成都一个多小时车程。这里原来是市级贫困村,以养殖和种植业为主,村里只有一条不到两米宽的机耕道,下雨就泥泞不堪。

2014年,第一家咖啡店“不远”开业,开始吸引城市游客,之后,数十家咖啡馆、家庭农场接踵开业,高槐村成了“文艺范”的咖啡网红村,2016年实现全村脱贫。

现在的高槐村是经历过地震后重建的样貌,河谷之间,是一片现代川西民居。每到节假日,周边城市的人群就会自驾前来,吃私房菜、喝咖啡、下午茶、打麻将。截至目前,村里的经营咖啡的农户就有40多家,“农文旅+众创田园”成了新的产业模式。

很多城里人来这里寻找乡愁,拥抱自然,村民也回乡创业。但高槐村始终缺少乡村内的共享共同空间和休闲文化场域。

“高槐村内所有的东西,不论是建筑还是功能业态,都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状态,如何能让我们的建筑去更好地适应整个村庄的变化?这是当时讨论的重点。”邹迎晞说,团队在前期调研时注意到,创客中心不只是一个美学焦点,还是联结农人、创客与田园之间的桥梁。

在空间的调整上,建筑师以村入口、村委会、河谷地为一期建设核心点位,这里是原住民与外界沟通的窗口,承载着返乡者、入乡落户者以及德阳市青少年教育的空间。

要连接城乡,最直观的就是建筑的形式——既要让城市人来到乡村觉得建筑不土,又要让乡村的人觉得建筑不那么突兀,体现出既现代又乡野的风格。

创客中心的建筑立面是城市里常见的钢结构,双坡屋顶的小青瓦、竹瓦,墙面的欧松版,以及屋顶的吊顶采用的竹编,则充分使用当地材料,呈现乡土气息。

整个建筑如同丘陵一般,深埋于河谷间,到了雨季,雨水会沿着屋檐滑落,灌溉田地。屋顶内的几何结构能消弭日光的能量,让整个建筑冬暖夏凉。走到建筑的月台上,村民还可纳凉闲聊。

在最初设计中,创客中心内有大讲堂、众创办公等公共空间。项目2019年完工后,在使用过程中,功能不断变化,现在变成了村委会办公地、振兴学堂等多功能空间。

“在设计时,我们对空间布局没有做过多的划分,为之后的功能变化与业态更迭预留了前提条件。乡村公共空间本身需要一定的适应性,需要预留好整体升级的条件与空间,随着村庄的发展而更替升级。”团队介绍说,这也是他们多年做乡村建筑累积出的经验之一。

不是粮仓的旌耘粮仓

“乡村建筑最大的问题就是过分设计,设计师的表现欲望过强,忽略了建筑本身应该具有的特性。”邹迎晞认为,比起城市建筑,乡村建筑的现实条件和其他影响因素更多,发挥空间相对更少,但对建筑本身而言,有限制才能出更好的作品,体现出更好的价值。

创客中心的项目所在地有一部分处于陡坡,他们顺势而为做出双坡屋顶设计,进行场域衔接。在2020年接到旌耘粮仓的委托设计时,他们又发现了新的困难。

“首先的难点是,项目所在地是一个刀把形的场地,是一处闲置集体资产,周边有无法拆掉的建筑体。”建筑师认为,如果采用常规布局,一般会设计为一个L型的建筑。但从观感来看,冲突性会太强,而且存在“美学死角”。

依照三角形地带,他们把建筑设计为类似三角形的结构,破除场地局限,创造出更丰富的邻里空间。这样从任何角度、任何方向看过去,建筑都能呈现相对方正的形态,可以与人或者周边景观产生互动。

旌耘粮仓大面积使用超白玻璃幕墙,这是现代建筑中常见的轻质材料,能保留建筑本身的外在形态,弱化建筑体量的凝重感,为建筑空间引入阳光和自然,让农田一年四季的光景与建筑融为一体。

“小青瓦是川西建筑中常见的材料,我们用它来实现屋顶的三维曲面效果,一般来说,难度会很大,我们也想过更换成金属面。但当地工人非常有智慧,他们用传统工艺达成了最终效果。”建筑师说,小青瓦、木制格栅等乡土材料的使用,让建筑与农田更亲近。

旌耘粮仓借鉴了川西民居中常见的“大出檐、小天井”合院形式,考虑到当地光照少、多阴雨,打造出“走出家门,步入原乡”的仪式感。建筑与田园之间是畅通无阻的,人们可落座落地窗前,看乡野农景,也可漫步建筑的廊道,感受田园风光。

粮仓的室内空间有四个盒子,建筑师将玻璃天井下方做了开放式设计,作为农产品的展示空间。

粮仓的落成,吸引新产业与新生活方式来到乡村。今年3月,旌耘粮仓办了一场春日诗集春游季主题活动,里面的助农市集吸引很多城市游客前往。平日里,粮仓外的廊道也随处可见茶余饭后散步遛弯的村民。

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参与乡建,中国乡村并不缺乏精彩美丽的建筑,但如何为农人的日常注入新意,是袈蓝建筑在做乡村公共建筑时考虑的。

2013年,袈蓝设计出国内首个田园综合体“无锡田园东方”,那之后,他们在60个城乡融合案例中积累出丰富经验,他们认为,乡村建筑设计的本质,是解决城乡融合的问题。

他一直把“做好土壤”当做袈蓝建筑的价值观与方法论,“破冰、松土、播种、浇水”是他们践行的四个步骤。第一步调研,赢得村民信任,实现破冰;第二步规划设计,进行建筑改造,完成松土;第三步,植入新的产业业态,在地IP孵化,实现产业播种;最后通过持续运营,引进资源,培育新农人,实现整个业态的持续健康运营。

对于乡村振兴的浪潮,邹迎晞保持着建筑师的谨慎,“乡村振兴并不像互联网自媒体、金融等行业,它有自己的发展曲线。乡村振兴是一件长久的事,现在只是开端,不能因为大量的人力与物力集中在做相关的事情,就觉得这是一个浪潮,乡村振兴就应该是一件长期坚持的事情。”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