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今天(10月27日)就下一步如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问题给出回应。


(资料图)

在生态环境部今天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表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进入了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下一步将继续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围绕落实好党的二十大报告有关部署,坚持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他说。

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摄影/章轲

在具体措施上,李高介绍,生态环境部将坚持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落实“十四五”碳强度下降目标任务,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转变。

同时,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的“1+N”政策体系,加快推动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确保群众的正常生活。稳妥有序地推进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逐步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进一步丰富交易主体、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同时要在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的基础上,启动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

生态环境部今天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2年度报告》(下称《报告》)介绍,2021年以来,中国政府持续完善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体系和支撑保障。在完善经济政策方面,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发布并实施《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开展绿色金融评价,创设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在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前提下,向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碳减排重点领域内的企业提供碳减排贷款。

10月27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2年度报告》。摄影/章轲

《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通过碳减排支持工具发放再贷款资金855亿元,支持金融机构向碳减排领域发放符合要求的贷款1425亿元,带动年度碳减排287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截至2021年底,金融机构绿色贷款余额15.9万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包括风电和光伏发电在内的清洁能源产业贷款余额4.2万亿元,同比增长31.7%;中国境内绿色债券余额1.1万亿元,同比增长33.2%,各类主体2021年发行碳中和债券2743亿元。

在财税政策方面,《报告》介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如对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可以按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对符合条件的从事污染防治的第三方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等。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推进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试点。截至2021年底,纳入试点的工程项目222个,投资金额近1000亿元,累计采购绿色建材53亿元。

李高介绍,生态环境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引导试点地方搭建“政银企”信息对接平台。指导试点地方积极挖掘和培育气候项目,推动地方建立本区域的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建立并规范项目的入库标准,确保入库项目的质量,打造气候项目和资金有效对接平台。指导地方对相关投资项目碳减排的效果开展核算,同时不断提高数据质量。鼓励试点地方加快培育气候友好型金融机构。鼓励金融机构推出基于碳减排量的创新投融资工具和服务模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