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Z世代”人群逐渐成为职场的新生主力军,他们在职场中的行为特征和表现,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层出不穷的新兴职业面前,个性张扬开放的Z世代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他们又想从职场中获得什么?应该怎样看待Z世代频繁跳槽的行为?

01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频繁跳槽无可厚非

提及当代年轻人的职场行为,不少人首先想到的是“频繁跳槽”。的确,当代年轻人首份工作的在职时间明显缩短,跳槽的频率更高,频繁跳槽似乎已成为年轻一代的职场特征。

但这种行为无可厚非。社会发展总体趋势和整个外部环境不断变化,新的技术和行业环境对竞争力和技术创新提出新的挑战。而这些变化都将影响到年轻人在职场中发挥能力,获得成就感、归属感、工作乐趣和回报感。企业的生命周期和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员工的获得感有很大关联。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动,也由于Z世代对工作意义的多元理解,他们对工作的选择标尺更为宽幅,更为多变。

当前,各种新行业、新型业态、新型模式、新公司、新工作大量涌现。开放的Z世代愿意拥抱这些变化,他们从中得到自我探索和自我发展的乐趣。从这个意义上讲,年轻一代频繁跳槽的行为是非常可以理解的。

当然,这样频繁跳槽的行为给企业带来挑战。悉心栽培的员工流失、管理机制不再起作用,成为企业经营管理者面前的难题。

企业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这一现象?一方面,从观念上,企业不要对年轻人的频繁跳槽行为有太多排斥,反而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常态。年轻人对工作的满意度与公司的预期很可能是不同的。所以从管理思维上,企业要更加关注怎样的工作环境更能满足年轻人的自主性、赋能感、自我成长、不断探索的需求,并要勇于尝试,对组织设计做出创新,让组织架构、工作体系更为灵活。

追求变化本身是年轻一代内在乐趣的一部分,那么企业在组织管理中,就要更好地平衡管控和赋能,让年轻一代追求变化和发展自我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当年轻一代在现有的工作环境中体验不到挑战和乐趣,处处被设限而不被赋能,需要过于循规蹈矩而不是开放变通,他们就会选择离开,另寻他职。

公司要做的是将外部的吸引力转换成内部的吸引力。除了文化、价值观的深度认同产生的凝聚力外,开放性的组织设计,扁平化的组织结构,灵活有弹性的工作机制,高度对称的沟通及信息系统,让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决策和执行的赋能平台都能让年轻一代尝试各种不同的可能性,把他们对外寻找满足感的可能转换到可实现的内部工作体验满意度。

02

不迷信职场创新

除了以上这些,企业还要注重营造创新的文化氛围。要理解这一点的重要性,我们首先要了解Z世代对于创新的观念和态度。

在《2021年度创新调查报告》发现,企业中基层管理者与高层管理者对创新力量的感受度存在差异。年轻一代的中基层管理者会关注创新因素之外的优势或力量对创新成功的助力。例如,他们会考虑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如资源能力在多大程度上与创新能力有关。他们认为创新很重要,但创新不会单独发挥作用,而需要一定的组织因素集合起来发挥出的协同能量。这些组织因素包括企业所在行业的机会窗口、企业所拥有的独特市场资源或精益运营能力,甚至企业领导人的特定影响力等。

这恰恰反映出新生一代管理者在创新与稳健、开放与务实之间有独特的思考角度。他们对创新力量的感受是灵敏且具有现实感的。他们热爱创新,懂得创新的价值,但不迷信创新是唯一的灵丹妙药。

年轻人更愿意加入有创新文化和创新优势,充满活力和创新动力的企业。他们对企业的创新文化和实际的创新管理措施的感受越正面,其离职意愿就越低。他们愿意在创新型或者有创新文化的企业里发挥才能、实现自我成长,并对企业做出贡献。而有些人之所以频繁离职,与感受不到企业的创新力量和文化有很大关系。

能让年轻人感受到具有创新文化的公司,通常具备以下特征:有始终如一的创新理念、对创新尝试提供持续支持、为员工赋能、能发挥创造力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尤其重要的是,能够给员工畅所欲言的空间,不因员工创新思维或行为导致的失误而对其施加惩罚,让员工从创新的努力和效果中得到认可和赞赏,有好奇心强、乐于合作及坦诚反馈的领导层和工作团队。

以上要素都与企业的开放、鼓励创新的管理理念和文化环境相关。由于这些环境直接关系到年轻一代的工作满意度或自我成就感,在择业和进行职业规划时,年轻一代不仅要考虑物质报酬和专业适配度,更应关注企业的创新文化价值观、具体的创新激励机制以及赋能制度等。除此之外,还要将支持性的人际环境纳入考量。

03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如上所述,年轻一代之所以选择跳槽,和其所供职的企业的内部文化有很大关系。除此之外,这个群体频繁跳槽的另一个重大原因是,社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很多“新兴职业”。

新兴职业首先是指在时代技术潮流中起先导作用的工作类别,其次是指那些较为倚重人的价值,能够超脱智能机器的能力范畴、提供人性洞察和温暖的职业。

在智能互联化时代,快速升级的技术资源催生了很多新兴职业。年轻一代确实面临着选择的难题,初入职场时总是希望找到一个选择的程式。然而,正确的选择是没有公式可循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职业选择与个人的职业价值观、特质偏好、能力优势、专业背景、兴趣和内在需求都高度相关。

就个人而言,在初入职场时,所谓的正确选择,有两个锚定点:一是你想在这份工作中得到什么?是薪酬带来的满足感,还是发挥个人兴趣带来的成就感?是提升个人能力,还是为简历增加亮点?简单说,就是要权衡金钱的满足、能力的成长和工作的乐趣三者的关系,毕竟鱼与熊掌大多数情况不可兼得。

二是目前的选择对未来的人生可能会有哪些影响?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这个问题并无定论。但是,你可以展望下未来,希望在其中看到一个怎样的自己?拥有怎样的生活?从事怎样的工作?当你可以闭上眼睛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时,或许就可以听到理性的指引和感性的共鸣。

正确的选择并没有一定之规,也许是迎接挑战带来的成就感和自我成长感,也许是与人生阶段相匹配的物质获得感。因此,所谓的正确选择,一定要立足当下,眼望未来,兼顾人生阶段的长期发展目标和短期需求目标。

从长期职业发展角度,我建议大家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进行排序和选择。

第一,一定要对时代有体感,对时代的总体趋势有所判断。换句话说,要从宏观和总体环境的视角出发,分析智能互联化的行业趋势及技术发展趋势对人的能力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以及人的创造力这一价值要素在主流趋势中是如何发挥作用进行价值创造的。

第二,分析在这样的大趋势下,哪些行业更具成长性,能够在最大限度让你得到工作乐趣、能力成长以及物质回报(薪酬的提升)。

第三,找出在这个行业里,哪些公司你愿意去尝试。通过对公司的了解,分析这家公司在哪些方面能够满足你的特定需求。

第四,考虑你所进入的团队、你的领导,或是你周围的激励环境会如何影响你的工作体验。你是不是在跟一群有情怀、你喜欢的人一起面对工作上的挑战?跟他们在一起工作给你带来的是快乐感、成长感还是挫败感?这些团队和领导是不是在给你养料,帮助你成长?

第五,根据你的职业规划,考虑在一年、三年、五年内,你的能力和目标的匹配关系。

简言之,以上选择首先看趋势,其次看行业,再次看公司,最后是领导力和你的团队。当然,以上选择要结合前述的两个职业锚点进行通盘考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