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2021年公募基金冠军崔宸龙又“杀回来了”。他旗下的前海开源公用事业股票开年以来收益达到了7.39%,在865只同类基金中位居第10名。
要知道,以光伏和锂电池作为投资主线的前海开源公用事业,去年一整年该产品亏损达到了26.02%,近6个月亏损幅度也达到12.50%,在同类基金中位居第551名。
尽管去年表现不如人意,但坚持长线投资的崔宸龙还是在开年收到了市场的正向反馈。当然收到开年礼包的不止崔宸龙,通联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全市场316只新能源主题基金全部取得正收益。但与此同时,在2022年大放异彩的旧能源基金收益表现近期却远不及新能源板块。
(资料图)
旧能源调整,新能源优势再显
新能源的这波行情从去年末即开始启动。从去年12月初至今,全市场总计316只新能源主题基金中,有236只新能源主题基金录得正向回报。
作为对比同一时间段内以煤炭为首的旧能源基金表现却相对不佳。全市场总计36只煤炭主题基金中,仅有3只录得正向收益,中融中证煤炭指数亏损甚至超过了10%。
估值是新旧能源走势相异的原因之一。东高科技首席策略研究员陈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政策角度思考自2021年碳中和成为国家重要目标以来,新老能源产业的更迭就成为了长期的产业调整方向,而从技术方面,2022年由于全球能源紧张,所以传统能源都走了一波上升爆发期,目前传统能源以煤炭为代表的则是上升后的调整段。
2022年申万煤炭行业指数年内累计上涨10.95%,涨幅在申万31个行业中位居首位;而此前热门行业机械设备及医药生物,跌幅均在20%以上。不过12月至今煤炭板块突现调整,跌幅达10.14%,板块内有超过11只个股跌幅超过了10%。
国泰君安认为,煤炭板块调整的核心原因来自两方面,一是全国当前新冠病毒感染人数增加,市场担忧经济阵痛;二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提“房住不炒”,市场担忧需求下降。
方正富邦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去年三季度市场对冬季动力煤用煤高峰有比较高的期待,而电厂在备煤季已经充分考虑了潜在冷冬的可能性。提前备货推动煤价三季度淡季不淡。四季度伴随欧洲天然气能源危机的阶段性证伪,国内煤价也出现了小幅度调整。而澳煤恢复进口以及疫情管控放开推动蒙煤通关的逐步顺畅也对供给侧产生了情绪影响,因此四季度动力煤股票总体走势较差。
而与此同时,新能源经过此前一轮调整后估值已具备优势。陈宇认为现阶段新能源品类处在超跌反弹的技术层面。
第一财经注意到,自去年12月以来,多只新能源个股斩获较大涨幅,比如金晶科技(600586.SH)、东方日升(300118.SZ)和天合光能(688599.SH)股价涨幅分别达到27.77%、19.81%和11.13%。截至1月9日收盘,新能源指数市盈率为20.49倍,处于历史低位。
新旧能源“跷跷板”
不少新能源基金经理在去年三季度就开始加仓该板块。比如2020年“股基冠军”、汇丰晋信基金投资总监。陆彬的6只基金三季度加仓幅度在0.3至2.63个百分点。
2021年基金“双冠王”崔宸龙在管的5只基金中也有2只加仓,其中包括在2021年拿到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收益冠军的前海开源新经济基金,这只基金三季度末的规模为112.76亿元,股票仓位由二季度末的90.18%,上升至三季度末的92.74%,上升了2.56个百分点。
此外,崔宸龙管理的前海开源新兴产业基金,三季度股票仓位大幅上升6.7%,达到93.97%。去年三季报中,崔宸龙重复了他不变的信仰,“整个人类社会目前处于能源革命的重大转折点上,光伏和锂电池作为能源革命的生产端和应用端的代表,在此重大历史机遇面前,具有巨大的成长空间,因此我们坚定看好围绕人类社会能源革命这一核心主线的投资机遇”。
而郑泽鸿管理的华夏能源革新,规模170.74亿元,三季度股票仓位由92.48%上升至93.80%,增加了1.32个百分点。对此,郑泽鸿的解释是,“经历了三季度的调整,新能源板块很多公司估值又到了比较有吸引力的位置”。
有“估值吸引力”的新能源是否会冲击以煤炭为首的旧能源,比如近一年来旧能源和新能源似乎呈现出“蹊跷板”效应。比如2022年收益较好的基金均“含煤量”较高,但重仓新能源基金去年整体收益表现却不佳;而近端时间以来新能源行情较好、旧能源收益却下滑,为何新旧能源会出现这种“蹊跷板”效应。
方正富邦对第一财经表示,本轮煤炭股的机会并不是需求侧推动(疫情期间需求总体是相对偏弱的),而是供给侧资本开支不足所导致的阶段性缺煤。煤炭价格实际上在2022年涨幅并不大,但是市场认可了煤炭价格可能长期维持在较高位置的逻辑,因此给予了动力煤估值上更大弹性。
“简单来说,煤炭是看供给的人买的,新能源是给看需求的买的,难免双方产生分歧。而跷跷板应当去关注场内增量资金的问题,当前成交量持续胶着,不仅仅是上游资源类公司,其实金融股,消费白马,地产等能够容纳资金的板块启动,都会对其他板块产生跷跷板效应。”方正富邦称。
陈宇恒则认为能源替代使得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但“跷跷板”效应并不是长期一直存在的,比如2022年的二三季度当中,由于全球能源紧张,新老能源都紧缺,所以也一度出现过新老能源齐涨的情况。
在具体配置层面,陈宇恒认为不要厚此薄彼,二者在未来的配置方向上都会有一席之地,要结合时机、周期位置来看待,调整下来到低位都会受到市场资金关注,都是很好的配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