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债券私募管理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近期在备案产品时,基金业协会对于私募基金产品备案提出窗口指导,比如涉及债券投资、开放规则、管理费和业绩报酬、产品长期无外部投资者等细分环节。
多名业内人士透露,“协会正在起草基金备案指引”。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郭卫锋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之前登记备案新规仅发布了三个配套指引,涉及备案事项监管计划也要出台配套规则,该规则不仅涉及私募债券,还包括私募证券和私募股权产品”。
私募产品备案愈发严格
(资料图片)
“以往备案产品时,协会的审批流程是很快的。很多开设了‘绿色通道’的产品,经常是当天提下午即发放备案函件。但这种情况今年以来几乎看不见了,所有产品都要审核、部分私募机构甚至无法完成产品备案”。上述私募管理人说道。
据他介绍,如果备案产品的某些细分环节,如开放规则、管理费和业绩报酬、过桥资金、多层嵌套、产品长期无外部投资者等不符合规定,协会将“拉长备案周期”。
近期的一个变化是,此前监管对于债券私募备案并未明确要求集中度。但近几个月以来,监管已经执行降低单一债券占比的规定,要求组合分散化。
私募管理人认为,随着私募产品备案趋严,私募行业分化现象会越发严重,中小私募生存情况将愈发艰难。
“因为很多小私募比较细分,产品设立就是为了迎合个别投资人的特定偏好。一旦备案趋严,这种产品将很难通过。”上述私募管理人说道。
今年以来完成备案的私募基金产品数量的确在减少。中基协最新数据显示,2月新备案私募基金数量2341只,较上月减少553只,环比下降19.11%;新备案规模490.99亿元,较上月减少78.00亿元,环比下降13.71%。
其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1877只,占新备案基金数量的80.18%,新备案规模278.19亿元,环比增长82.77%;私募股权投资基金163只,新备案规模117.53亿元,环比下降58.50%;创业投资基金300只,新备案规模92.85亿元,环比下降30.44%;私募资产配置基金1只,新备案规模2.42亿元。
私募基金行业监管及自律体系日趋成熟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随着配套政策的完善,私募基金行业监管及自律体系将日趋成熟。
2月24日,中基协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对登记备案规范标准进行了适度完善,提升了规则透明度;强化行业合规运作,对基金募、投、管、退等关键环节提出规范要求;强化穿透核查、信息披露及报送等事中事后自律管理措施,强调并实施差异化自律管理,扶优限劣,对行业进行正向引导及激励;通过完善自律手段,加强对“伪、劣、乱”私募的有效治理,出清风险。
相对征求意见稿而言,登记备案新规考虑并吸纳行业反馈意见及建议,对基金设立门槛、单一项目基金、审慎备案、实控人认定、管理人股权变更、高管经验等事项进行了响应及修订,充分体现基金业协会实施差异化自律管理,落实扶优限劣理念。
2023年以来,监管加速了私募行业的“优胜劣汰”。
仅1月20日,中基协就注销了1449家私募基金管理人,注销原因均为经营异常。2022年注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为2217家。
从注销类型来看,大部分私募基金管理人为“主动注销”,也有部分是“依公告注销”和“协会注销”。其中,被中基协注销的原因是经营异常或者被中基协采取纪律处分措施。
从中基协向违规私募下发的纪律处分决定书可以看出,私募基金管理人被注销的具体原因包括向非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违反专业化经营要求、高管违规兼职、不配合协会自律检查、违规承诺保本等。
此外,3月14日,中基协公示了第四十九批疑似失联私募机构名单。中基协表示,“失联(异常)”私募机构满三个月仍未在资产管理业务综合报送平台完成失联核查任务的,协会将注销其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一旦私募基金备案指引正式发布,行业的规范性、合规性将进一步提高。”一位私募行业律师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