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北方宛如“小透明”的淄博,最近被年轻人“攻占”了。
4月15日傍晚,淄博唐库文创园依然熙熙攘攘,突然而至的狂风吹翻了小商品摊位,年轻人在豆大的雨点中与粉色玩偶合影;稍远处的钟书阁,时而天晴时而阴雨,但排队参观的人从未减少;习惯了冷清的陶瓷琉璃馆,也被争相购买文创产品的人包围。
【资料图】
张峰在淄博生活了快四十年,对上述热闹的场景,他既陌生又疑惑。在他眼里,淄博是一个生活节奏慢的三线城市,虽然算得上宜居,但周末想去游玩时,偶尔也会陷入不知去哪的“窘境”。至于烧烤,是生活的日常,也是最普通不过的存在。
如今,爆火的烧烤宛如滚滚热流,掠过这座北方城市,彻底改变了它寂然无闻的气质。只不过,这股人流与关注度能持续多久,是淄博要长久思考的问题。淄博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旅游城市,工业及新型产业才是其立身之本,这不是能靠社交媒体拉动的领域。
过去十年间,淄博曾凭借工业发展,经济数据排在省内前列。但在最近的2022年,淄博全年GDP约4402亿元,在山东省内排第七,并非第一第二梯队的城市;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09.1亿元,同比下降46.6%。如何激发更长久的经济活力,是淄博在烧烤标签之外的真实命题。
热浪吹过工业老城
这个春天,年轻人像一茬茬青草,在淄博大地上不断冒出来。
乘高铁到达淄博站后,一批批背着双肩包的游客涌出,手上拿着直播设备,充满兴奋地记录淄博每个地标。淄博不像湿漉漉的南方城市,一眼望去仍是凛冽的北方气质,但这挡不住年轻人带来的温度,他们照着社交媒体的指引,四散到淄博各处的烧烤摊。
在当地一所大学旁边,一条平常的夜市步行街,傍晚六点后便坠入人海,摩肩接踵的人群中,有普通话、有各地方言、有外国语言......还不到夜晚黄金时间点,一些烧烤店便已闭门谢客,原因是“肉卖完了”,失望的游客转身往旁边摊位,买下最普通不过的小吃。
因人流过于集中,打车难成为热门打卡点的常态。一位淄博老司机说,虽然最近单子大爆发,但自己有时会绕开热门区域,因为“实在是太堵了”。淄博火了后,他避开网红烧烤店、网红景点,去人流少但当地人常去的店吃饭,重复接单与洗车的日常生活。
对晋升为“网红”的淄博,张峰也感到新奇又诧异。他在这里生活多年,还是第一次看到淄博成为全民焦点。“社交媒体上拥挤的网红烧烤店,有的本地人并不常去。”他说,不是它们味道不好,而是大多数烧烤店都差不多,只要食材新鲜,没什么不放心的。
淄博旅游市场还没有恢复元气
今天的淄博旅游市场红红火火,大街小巷人流涌动,外地游客挖空心思才能在当地订到一间客房,淄博对游客贴心、透明的服务在互联网上大获赞赏。
红火的背后,是淄博旅游市场过去几年大伤元气,到了必须绝地反击的时候。
第一财经记者根据有关数据统计,过去5年,淄博旅游人次和旅游消费金额经历了明显的下滑。
2018到2022年,淄博接待游客人次分别是5879.5万、6370.3万、3913.8万、4738.5万、3648.6万;同期,旅游消费金额分别是693.7亿元、777.9亿元、406.2亿元、 552.5亿元、391.59,2022年的旅游消费金额仅是2019年高峰期的一半。
山东人杰地灵,名胜古迹比比皆是,淄博文化资源也很丰富,是古代齐国故都,有不少历史文物,旅游业持续低迷,是当地难以承受的,因此在烧烤火起来之前,淄博已经频频出手,希望扭转旅游业的颓势,把整个旅游产业链重新拉起来。
2022年世界杯期间,淄博以“足球发源地”为名,在互联网上大力营销,以接地气的形式推出短视频蹭热点,一条《蹴鞠传奇之摇摆淄博》成为网络爆款。此外,淄博近几年还营销过博山菜、陶瓷、齐文化等概念,希望形成新的文旅资源,持续发力之下,烧烤终于成功出圈。
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董彦岭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文旅方面,淄博的优势是齐鲁文化中齐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历史文化名城,“在山东历史上重农抑商或者说后来重工轻商的大环境里,它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小气候”。
淄博烧烤走红,的确打开了当地文旅发展的想象力,“淄博的美食文化相对来说还是有传统的,从产品上来看形式是可以被简单复制和模仿的,那么淄博烧烤将来能不能把它改造成一个类似沙县小吃似的产品?”董彦岭建议有识之士可以把淄博的特色美食产品化并趁机推荐出去。
烧烤火了,经济溢出效应几何
爆火的烧烤名片,让淄博当地一些楼盘也多了营销“噱头”。
在淄博热门打卡地唐库文创园附近,一个主打“学区”的楼盘正在等待购房者上门。15日下午,旁边景点人流攒动,但该楼盘只有两三组人在看房。即便如此,距离唐库文创园近,有烧烤、有娱乐、有烟火气,已经成为置业顾问口中的卖点之一。
从客观配套上来说,这个楼盘也确有看点。据置业顾问称,该楼盘附近有淄博最好的高中,每到开学季,周边所有的二手房租赁都爆满,都是家长来陪读的,所以周边楼盘也比较保值。优质的学区配套、首付二十多万的上车门槛,为何没有抢购盛况?
当地地产从业者吴江说,淄博已经很久没有“抢房”场景了,除非有楼盘集中开盘推售,一般都是自然顺销。整体而言,目前市场上可选楼盘比较多,购房者已经非常理性。
但放在五六年前,淄博楼市并非这番景象。2017年,淄博房地产市场异常火爆,核心区域甚至一房难求。吴江回忆称,自己16年买过一套房,单价6000元左右,到17、18年附近楼盘价格直接翻番,房价超过一万。土地市场也爆火,2017年有一宗地出让溢价率达到157%。
经历了高峰期,淄博房地产市场开始降温,供求形势逐渐逆转。2020年疫情后,当地楼市加速转冷,入市项目同质化竞争严重,并陷入价格战。吴江表示,19、20年淄博房价还有上扬的势头,但21、22年直接就降温了,大多数楼盘都是降价趋势,外来房企也逐渐退出市场。
除了增加一些营销噱头,烧烤火出圈对淄博楼市似乎并没有明显的拉动效果。
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一些山东籍人士并不看好烧烤热的可持续性,一位观察人士提醒淄博千万不要因此就“飘”了,红了之后要保持理性和冷静:“对待这样一个网红事件,不能过高地去评估它的这个潜力。在决策的时候,要实事求是,更要因势利导,不要预先做过多的预测,或者过高的期望。”
淄博经济发展的根本还是制造业,烧烤火了,相当于为淄博经济发展搭了一个台子,要唱出好戏来,需要制造业发挥主力作用。
逝去的高光时刻
作为中国近代工业发轫地之一,化工、建陶、医药、纺织是淄博的发展基底,这里诞生了全国第一家医疗器械生产厂、第一条煤烧日用陶瓷隧道窑......
凭借较强的工业实力,上世纪九十年代时,淄博的经济表现在山东省内能排第三,2003年GDP进一步突破千亿大关,长期位列中国前30大城市。一直到2017年,淄博的GDP数据都呈稳定上扬趋势,总量逐步超过4000亿,在山东省内也多年保持第四、第五的水平。
转折点发生在2018年,按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后的数据,淄博当年GDP总量为3573亿元,在山东省内排名掉到第七。
淄博的经济命脉,与石油化工紧密联系在一起。
提到淄博,必须提到齐鲁石化。
齐鲁石化(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中国石化集团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齐鲁石化分公司)隶属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坐落于山东省淄博市,占地面积16.65平方公里。该公司始建于1966年,经过多年建设,现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石油加工、石油化工、煤化工、天然气化工、盐化工为一体,配套齐全的大型炼油、化工、化纤联合企业。
该公司员工数以万计,拥有固定资产原值468亿元,生产装置139套,年营业收入超过500亿元。
在齐鲁石化的基础上,淄博的石化产业链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当地举足轻重的产业。
重工业的发展,让环境不堪重负,在张峰记忆中,小时候城市空气质量很不好,甚至可以说“看不到几次蓝天”,站在教学楼顶往外看,能看到几十根烟囱。
2018年前后,淄博开始大力整治环境污染。在当年淄博的统计公报中,一个重要主题便是抓环保、治污染,该市启动“四减四增”三年行动和生态环保十个专项行动,完成大气污染治理任务2383项。
因城市大力治污染、降能耗,当地部分产业的产能开始出清,石化等行业探索提高产业层次,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除了环保整治,石化行业近年来还受到了多重冲击。
在淄博32家A股上市公司中,市值最高的齐翔腾达(002408.SZ),目前总市值约200亿元,主营业务是化工,现有淄博和青岛两个主要厂区,其中,淄博厂区占地2295亩,建有甲乙酮厂、橡胶厂、顺酐厂、化工厂三个主要生产车间。这家赛道龙头,正面临着利润下滑的风险。该公司日前发布2022年业绩预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99亿元至8.37亿元,同比下降65%~75%。
齐翔腾达表示,报告期内,化工板块受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影响,全年原油价格居高不下,原料价格持续高位,压缩产品利润;去年疫情持续反复影响,也导致产品价格持续下行,销售压力增大。在供应链板块,受国内外疫情持续反复影响,供应链业务收入缩减。
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2018到2022年,淄博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是6.50%、0.10%、3.10%、10.10%、4.90%。
淄博曾经提出,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7%以上,实际数值是4.9%。
制造业是淄博命脉
制造业出现的问题,还得靠制造业自己想办法,烧烤的火爆还无法改变整个淄博经济发展大船的方向。
董彦岭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整体来讲尽管这几年淄博发展势头有所衰减,但是它的发展水平、基础、区位各方面优势都很明显。如果通过烧烤将文旅产业等新产业导入进来,对当地经济发展能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不能止于烧烤。烧烤产业没有核心技术,很容易被别人逆袭。济南、青岛如果算是二线城市的话,对于淄博这样的三线城市,发展的重点应该还是制造业。
董彦岭说淄博最根本的优势还是它的制造业基础,通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熟练工人,如果抛弃这些基础去发展其他产业,风险非常大,丢掉了自己的优势。
以石化工业来讲,国家现在也在强调发展新材料产业,新材料不少是从原来的一些化工产品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淄博要做的是从生产初级产品向精细加工产品转换。
对待传统产业,淄博正以节能降碳和数字转型为牵引,推进“千项技改、千企转型”,支持绿色化工、纺织服装等产业迈向中高端,推进建陶、玻璃等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更重要的方向是推动新兴产业发展。近年来,淄博利用支持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一系列政策,将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电子信息“四强”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培育优势产业链群。
目前淄博四大主攻新方向中,新材料产业规模最大,重点打造了8条产业链。其中,聚烯烃产业链,拥有齐鲁石化、金诚石化、齐翔腾达等49家骨干企业,2022年全链条实现营业收入1326.6亿元;工程塑料产业链,去年全链条营业收入1088亿元;氟硅材料产业链、先进陶瓷产业链、功能玻璃及玻纤产业链、稀土功能材料产业链等,全链条营收均在百亿规模。
除了新材料产业,淄博其他三个主攻方向:智能装备、新医药、电子信息产业,目前都在蓬勃生长中,只不过整体产业链规模较小,尚不及新材料的营收规模。
在新医药产业,淄博培育了新华医疗、新华制药、齐都药业、金城医药等6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全链条实现营业收入386.5亿元。其中,新华医疗去年总资产达到129.52亿元,同比增长11.52%;归母扣非净利润实现5.05亿元,同比增长31.47%。
在智能装备领域,淄博重点培育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2条产业链,智能装备产业链有遨博智能机器人、西铁城精密机械等316家骨干企业,2022年全链条营业收入335.5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有吉利新能源、舜泰等48家骨干企业,2022年全链条营业收入95.9亿元。
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则更小,淄博目前形成了MEMS和物联网、集成电路与元器件、人工智能算法及解决方案等上下游紧密联系的产业链条,2022年全链条实现营业收入120.1亿元。
“十四五”规划期间,被淄博定义为转型跨越的“决战期”,该城市要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四强”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计划达到60%以上,力争“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大关。
2023年1月,淄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抢抓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重大机遇,坚定不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吸引年轻人
发展制造业需要大量人才,尤其是年轻人。
烧烤火爆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到淄博来一探究竟。
烧烤爆火后,淄博政府快速响应,实际上也反映了当地渴望突破“困局”的决心。而流量和关注度汹涌而至后,淄博的首要抓手便是吸纳人才。在淄博高铁站外,工作人员除了介绍当地的小吃、景点、文化,还摆出了“人才政策”展位,吸引过路的年轻人。
过去,因城市就业吸引力不足,淄博面临着年轻人留下难的问题。2010年到2020年间,淄博市常住人口从4530597人、增加到4704138人,10年仅增长3.83%。张峰也表示,身边很多朋友都去了济南、青岛、北京等城市,不少人仍选择到外地打拼。
为吸引年轻人留在淄博,淄博接连出台了多条人才政策,比如“人才新政23条”、“人才金政37条”,“人才金政50条”......该城市还实施了“三年十万大学生集聚计划”,近两年共引进9.49万人。但整体而言,淄博2022年人口总量还是略有下降。
淄博一位当地企业界人士说:“淄博是老工业城市,以前在年轻人的心目中存在感并不强,这次淄博烧烤大火,让淄博在年轻人里成功出圈。全面打造城市品质活力,从市容市貌,到夜间经济,麦田音乐节,全方位系统性重塑这个城市气质和内涵,让更多优秀的青年才俊在淄博不仅仅能够轻松容下“肉身”,在“灵魂”上也感受到更多的尊重、归属感和获得感,从而激发出内心深处干事创业的激情。”
今年四月上旬,淄博举办了第三届“百所高校进淄博”暨科技•就业双促洽谈活动,市委书记马晓磊以淄博烧烤为契机,邀请与会嘉宾将人才、技术资源向淄博嫁接。他说,烧烤这种业态,体现了这座城市创新和开放的精神内涵。“有青年人和这座城市的双向奔赴,淄博的未来会更加灿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