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和讯财经 张星钰

兔年的到来为多数公司开启了接下来的“复苏”之年。

然而,始一开年,关于世纪华通(002602)的种种消息便狂飞乱炸,搅得投资者们不得安宁。


(相关资料图)

先是1月30日晚间,世纪华通主动扔出了一枚“重磅炸弹”:其发布2022年业绩预告称,暂估商誉计提减值准备及其他减值准备,计提总额63亿元至83亿元。受此影响,2022年归属净利润盈转亏,预计亏损60亿元至80亿元。

不久,市场又出现“烟雾弹”:传网易暴雪正式“离婚”后,世纪华通将成为“接盘侠”。不过,该消息很快遭到公司否认。

虚实之间,作为A股游戏龙头,世纪华通接下来将何去何从?

至高计提60亿商誉减值后

仍有百亿商誉压顶

此番预亏,世纪华通不仅将创下2011年上市以来首亏纪录,且净亏损亦可能超过公司过去三年净利润总和,真可谓“一朝回到三年前”。

2019年至2021年,世纪华通分别实现归属净利润22.85亿元、29.46亿元、23.27亿元,合计75.58亿元。2022年业绩“真貌”究竟如何,仍需等待正式公告披露后方可揭晓。

巨亏背后的“业绩杀手”是商誉减值。据了解,世纪华通已成A股游戏板块中商誉数额最高的企业。

2014年起,世纪华通陆续并购了天游、七酷、点点以及盛趣游戏(原盛大游戏)等,以发展互联网游戏业务。据统计,世纪华通累计对外投资超过了60家企业,总投资额近400亿元。

大量并购之下,世纪华通商誉也跟着水涨船高。截至2022年三季度,公司商誉达到了176.19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约为43%,占净资产的比例约为55%。

此次,世纪华通结合业务实际经营情况,基于谨慎性原则,暂估商誉计提减值准备45亿元至60亿元;此外公司拟对部分被投公司及其他资产计提部分减值准备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前述商誉减值准备合计为63亿元至83亿元。巨额亏损由此诞生。

或为安抚投资者,业绩预告当晚,世纪华通董事长王佶也发布了一封公开信,称商誉减值作为一种财务处理方式,既不会影响到公司的实际盈利能力和现金流,也不会对公司的偿债能力造成影响,并表示,计提商誉减值是公司一次主动的“跨越艰险”。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计提巨额商誉减值后,世纪华通头顶依旧高悬“达摩克利斯之剑”,账上商誉仍约存留116亿至131亿元。

监管、疫情阴霾渐散

与暴雪关系流言四起

诚然,商誉或其他减值只是影响上市公司账面的直接因素和最终环节,世纪华通亏损的终因,或仍与行业环境、市场竞争和自身发展情况有关。

世纪华通并购的部分游戏公司之所以去年业务未达预期,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2022年因受到疫情等影响,世纪华通新产品研发效率有所降低,新产品上线时间延迟,研发类固定成本增加;同时监管政策趋严,游戏版号发放进度一定程度影响了公司国内新产品的推出;

二是国内游戏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世纪华通新上线产品获客成本提升,导致产品运营成本增加;

最后,过去几年,世纪华通海外游戏业务逐步由游戏代理发行为主转向产品自研自发,由于海外自研产品需要前期较长时间的孵化和打磨,造成一段时间内研发投入大、周期长的现象,导致海外游戏业务板块近期利润下降。

随着重重阴霾逐渐散去,游戏行业有望复苏。国信证券(002736)便如此称,展望2023年,游戏业无需过于悲观。版号重启、监管趋势转变下,新游上线有望驱动国内游戏市场在低基数下逐步回暖;中信建投(601066)也指出,游戏板块修复空间大,龙头公司有望率先复苏。

值得一提的是,进入2023年不久,世纪华通便身陷与暴雪的“暧昧”流言中。

前情回溯,网易和暴雪的“分手”事件发酵两个月后,今年1月,暴雪和网易确定谈判失败,不再续约合作,包括《魔兽世界》在内的多款暴雪游戏在中国地区停服。

谁将“接盘”暴雪游戏?去年至今,腾讯、完美世界(002624)、字节跳动、米哈游等头部企业均流传出相关消息,不过最后也均以公司出面否认收尾。

动视暴雪在2月7日公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财报中表示,暴雪仍然专注于寻找替代方式来服务中国社区。同天,最新消息指向了世纪华通及旗下全资子公司盛趣游戏,称世纪华通4月底正式代理暴雪游戏,暴雪降低了国内运营的要求,但分成提升至60%。同时,世纪华通负责研发手游,但是只享受中国国内利润,国际上只拿固定利润。

图源:网络

如出一辙,面对这一传闻,世纪华通的回复为:“消息不属实。”

从目前国内公司的态度来看,暴雪中国代理权俨然成为“烫手山芋”。一位行业人士向和讯财经分析表示,一方面是相关企业与暴雪方面或许还未谈妥,为了不影响进度因此出面否认;另一方面,暴雪与网易合作破裂,可能暴露出了相关条件、诉求较为苛刻,这或许也让国内企业忌惮;以及,若有国内企业接下代理权,首先得解决版号问题,重新取得版号才能上市。但总体上,《魔兽世界》等经典IP的开发、运营,对于中国游戏厂商仍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对于世纪华通2022年正式财报以及后续动作,和讯财经将持续关注。

(责任编辑:张星钰 )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