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证券行业来说,2022年日子并不好过,在行情低迷的背景下,整个行业结束了之前连续4年的增长,其中,以经纪业务为代表的传统业务尤为突出:成交低迷、新股破发、投行业务缩水。
2023年,证券行业能否在冬天之后迎来春暖花开?
行业拐点或已显现
(相关资料图)
对于证券行业2023年的发展势头和业绩表现,多位业内人士都表达了谨慎乐观的态度。
华宝证券研究创新部战略研究负责人卫以诺向记者介绍了主要业务在2023年的发展布局:第一,综合性的财富管理业务,涵盖各类金融产品代销、提供高质量服务、发力公募基金投顾业务、促进与互联网平台合作等;第二,合规稳健的投资银行业务;第三,专业性的机构业务,通过交易、托管、研究、代销等模式,强化服务银行、理财公司、公募等专业机构能力;通过金融科技、数字化转型等手段,加强平台搭建和对外服务的通道拓宽,形成机构业务服务的闭环,提升服务效率。
西部证券非银首席罗钻辉也看好2023年证券行业发展势头以及业绩表现。他认为投行和资管是两个值得期待的业务方向。
“2022年股债双杀,低基数下,券商2023年整体盈利有望同比明显改善。”开源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高超说。
长江证券认为,当前国内券商财富管理转型仍处于初始阶段,主要扮演渠道方与产品方角色。短期内仍看好渠道和泛资管存在优势或特色的券商,长期来看买方投顾是大势所趋,关注投顾队伍建设和高净值客户拓展领先的券商。
东吴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胡翔表示,2023年全面看好券商板块。他认为,两个方向可能存在比较确定的机会,一是财富管理业务面临较大的确定性增长;二是全面注册制下投行产业链面临较大的增长机遇,包括PE投资、投行承销保荐等。
“2022年以来,资本市场深化改革不断推进,证券行业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对外开放迈向新台阶,专业机构投资者持股市值占比逐年稳步提升。科创板做市交易业务推出,有助于提升科创板市场流动性,增厚券商投资业务收入;沪深交易所扩大融资融券标的股票范围,有利于发挥两融资金促进价格发现、提供流动性等基础市场功能,增加券商信用业务收入;金融衍生品市场整体上新步伐加快,为券商开展衍生品业务提供更丰富的工具;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券商可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养老一站式服务,扩展财富管理业务服务空间。” 国信证券非银行业分析师戴丹苗称。
逆风振翅 迎难而上
在迎来新发展机遇的同时,2023年证券行业也面临不少挑战。
卫以诺指出,第一,“白名单”名额有限,创新业务开展受限。对于中小券商来说,2023年如果无法取得A类以上券商资质,不仅难以参与创新业务获得增量收入,甚至会影响到现有机构业务合作机会。第二,重资本业务开展门槛较高,融资问题突出。第三,监管合规要求严格,人才建设亟待加强。第四,业务同质化,优质资产荒。2022年29家获得投顾资格的券商中,仅少数突破百亿投顾业务规模,监管对场外产品合规收紧,低费率下超额利润难求,品牌竞争力难形成,同时,2022年股债双杀情况下,投资者大量赎回,也是券商等资管机构“顾”服务不到位的体现。2023年券商需要在投顾产品和服务双侧发力。
“最大的挑战可能来自市场波动造成自营业务的回落,以及头部券商再融资计划对于券商估值的冲击,此外,需要关注投行业务监管风险。”罗钻辉说。
长江证券认为,券商重资产模式二阶段正面临杠杆上限的瓶颈,而在接近瓶颈的过程中券商普遍选择了加大股权融资摊薄ROE以获取更高的利润规模,在此背景下行业盈利能力的理论上限也逐渐被市场所认知,预计2023年重资产化趋势仍将延续,板块估值中枢或面临进一步下移。
戴丹苗指出,我国证券公司正在从“通道类中介”向“专业型投行”转型,很多头部券商已率先探索服务模式创新,但很多中小券商依然无法摆脱对传统通道业务模式的依赖。目前行业整体的盈利能力和国际投行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杠杆运用能力也落后于海外投行。从业务层面看,还有以下方面的问题:一是产品及服务供给丰富度不足,同质化现象严重;二是科技赋能能力不足,业务融合程度不高,服务效率有待提升;三是渠道销售能力不足,客户基础仍然较小;四是专业化服务水平依然有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