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著名经济学家任泽平发文称,近年来,完善生育支持体系逐渐成为社会共识,其中生育补贴能够直接降低家庭的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是生育支持政策的重要部分。

根据生育理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由于生育成本过高等原因,家庭实际生育水平低于意愿生育水平,产生“生育赤字”。根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我国育龄人群生育意愿是1.6,实际生育水平是1.1,“生育赤字”明显存在。生育补贴可以补偿家庭生育成本,减轻家庭生育负担,缩小“生育赤字”、提升生育意愿。

国际上生育补贴的效果如何?整体看,北欧国家家庭福利支出占比普遍高于南欧和亚洲其他发达国家,生育率也相对较高,2021年北欧、南欧、东亚总和生育率分别为1.58、1.33、1.17。21世纪后全球总和生育率降幅放缓,各国生育率变动情况出现分化,主要由于家庭福利政策不同。其中法国、瑞典等国家的家庭福利支出占比高、生育率维持高位,而日本、韩国等近年不断提高补贴水平,但福利支出占比仍低于OECD平均值、陷入“低生育陷阱”,德国、瑞士等国家近年开始学习“北欧”国家福利政策、福利支出占比提升至OECD平均水平以上,成功跨过“低生育陷阱”。

1)法国:较早开始鼓励生育,家庭补贴政策不断完善,总和生育率位居发达国家前列。法国早在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之前就开始鼓励生育,生育补贴会根据家庭收入、孩子数量有所区分。2019年法国的家庭福利支出占GDP比重为3.44%、在OECD国家中居首,家庭现金福利支出占比1.34%,在OECD国家中处于中上水平,近年生育率仍维持在1.8左右,在OECD国家中处于领先。

2)日本:生育政策转变不及时,近年生育补贴金额不断增加、但补贴力度仍不如北欧国家,已陷入“低生育陷阱”。日本错过了调整生育政策的最佳时期,总和生育率降至1.5左右才开始鼓励生育,且支持力度相对较弱。根据OECD数据,2019年日本家庭福利支出占GDP比重为1.95%,低于OECD平均值的2.29%,其中现金福利支出占比0.66%,远低于平均值1.12%。根据估算,日本育儿补贴仅可覆盖抚养0-18岁孩子成本约10%。目前,日本陷入“低生育陷阱”、积重难返,2022年总和生育率跌破1.3。3)德国:2007年开始学习“北欧模式”,生育补贴不断升级,总和生育率提升至1.5以上、成功跨越“低生育陷阱”。2000-2019年,德国家庭福利支出占GDP比重从2.1%增至3.2%(高于OECD平均值的2.29%),期间家庭现金福利支出占比一直高于1%;2007年,德国开始向北欧学习,提升夫妻领取生育津贴的灵活性;根据估算,德国儿童福利金可覆盖抚养0-18岁孩子成本约36.5%。2006-2016年,总和生育率从1.3增至1.6,成功跨过“低生育陷阱”,此后一直维持1.5以上。

4)美国:补贴主要以保障中低收入家庭为主,家庭福利占比在OECD国家中倒数,近年生育率明显下降。美国主要通过市场来满足家庭福利需求,政府主要发挥补缺功能、保障低收入群体福利,根据OECD数据,2019年美国家庭福利支出占GDP比重为1.04%,现金支出占比为0.06%,分别在OECD国家中排倒数第4、第1,近年生育率明显下降,2007年从更替水平2.1降至2021年的1.7。

任泽平表示,根据国际经验,由于中国生育率过低,真金白银生育补贴才能提升生育率,加大生育补贴力度,短期有助于提振消费和扩大内需,长期有助于提升生育率和经济活力。

本文源自:金融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