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近期蠢蠢欲动的大宗商品价格,有关部门迅速出手了。2月9日消息,针对近期铁矿石价格出现异动的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日前联合约谈了有关铁矿石资讯企业,要求不得捏造散布涨价信息,不得哄抬价格。9日下午,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召开视频会议,专题安排稳定煤炭市场价格工作并约谈部分价格虚高企业。受这两则消息的影响,大商所铁矿石主力合约跌幅昨日扩大到6%,煤炭板块期现货也应声向下。

笔者认为,这一次铁矿石、煤炭等商品价格刚有异动有关部门就出手调控是有针对性和预判性的,这吸取了去年下半年PPI和CPI剪刀差屡创新高对经济运行带来扰动的教训。尽管市场目前认为,今年我国CPI将延续温和上涨态势,PPI涨幅则有可能逐步回落,上下游价格走势更趋协调,但未来PPI走势的不确定性仍然不能小视。

近期商品价格的市场表现,则显示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春节前,主流的市场观点一度认为随着美联储加息落地,全球经济需求侧的萎缩会导致今年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回落。但春节期间国际油价大涨5.5%,自2014年以来首次突破90美元,国际油价大涨带动国内液化天然气、燃料油等价格纷纷补涨,煤炭、钢铁等自然也会发生连锁反应。而叠加此前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紧张局势,导致不少分析认为国际油价甚至有望突破100美元。

有市场观点认为,近期大宗商品的这种反常表现根源在于供给端。其逻辑是,疫情的反复以及碳中和等因素叠加,使得上游资源品的资本支出还在回落,这意味着虽然需求侧在走弱,但供给端的紧张局面仍然是影响未来商品价格的主导因素,商品整体的供求矛盾会更持久。

回到国内,我们看到各地去产能的步伐没有明显减缓。2月7日,发改委等还发布《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严禁新增钢铁产能。近期铁矿石和煤炭价格的异动,其中固然有一定的短期资金炒作因素在内,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此前市场预测的供过于求的现象并没有出现。相反由于“稳增长”背景下的基建再提速,大宗商品的需求还有增长的空间。

笔者认为,在未来稳增长组合拳逐渐发力的情况下,有关部门对大宗商品价格以及未来PPI的走势要有更多准备和预案,以防去年下半年政策掣肘的情况再次出现,甚至打断政策宽松的持续性。最新的市场调查也显示,今年1月份的宽信贷力度或许会超过很多人的想象,市场预计国内1月人民币新增贷款、社会融资规模和(M2)同比增速有望大幅回升至3.82万亿元、5.5万亿元和9.4%。如果这一预计成真,5.5万亿的新增社融中,即便很少一部分流入大宗商品和相关领域,煤炭、钢铁等原材料的价格上涨的压力也将是不容小觑的。

(文章来源:财联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