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中国光伏产业的高速发展,组件产品回收问题逐渐引起业内的重视。

9月20日,工信部在“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闻发布会。会上指出,下一步将加快推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提到,将加快修订完善光伏标准体系,推进光伏组件回收利用、碳足迹核查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今年以来,工信部等国家部门已多次提及光伏组件回收。


(相关资料图)

8月24日,在工信部等三部门下发的《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通知》中提到,将加强光伏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碳足迹核算,加快废弃组件回收技术、标准及产业化研究。

8月25日,工信部发布的《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要求加快构建光伏供应链溯源体系,再次强调推动光伏组件回收利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的重要性。

“组件回收相关研究和政策讨论非常激烈,但实际产业化落地还未看到很大进步。”近日,晶科能源(688223.SH)技术专家张昕宇博士对界面新闻指出。

张昕宇表示,主要原因是能被回收的组件还未达到足够的量级,大量旧组件仍可延续使用,没有急迫的退役需求。

光伏组件的预期使用寿命约为25年。中国光伏行业在2000年以后迎来快速发展期,至今约有20年的历程。

晶科能源产品专家臧鹏飞判断,组件“回收潮”将在2025-2030年逐步爆发。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预测,2030年全球光伏组件回收将达800万吨左右,到2050年,全球将有近8000万吨废弃光伏组件需要处理。

8月19日,在第一届“中国光伏绿色供应链大会”上,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光伏回收中心副秘书长吴翠姑表示,截至2030年,中国光伏组件废弃量将达到18 GW左右,约140万吨的废弃量,产值约130亿元。

2040年,组件废弃量将达到253 GW,约2000万吨,产值规模在1500亿元,届时中国将迎来千亿级的光伏回收市场。

张昕宇认为,组件回收需要形成产业规模,其中涉及到拆装、运输,成本较高,目前对企业而言仍存在一定的挑战。

“当前组件回收产业的经济回报还不明朗,产业各环节没有非常清晰的经济模型。”张昕宇称。此外,组件回收成本仍相对较高,尤其是其中的运输成本。回收后能否真正形成有效销售,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他认为,近期组件退役标准工作开始受到关注,后续若有相关标准出台,能够核算出退役组件的定量分析,将有助于组件回收业务进一步发展。

光伏产业链主要分为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等环节。其中,组件是最为重要的一环,是光伏发电系统中最为核心的部分。

中国是光伏组件生产大国。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球组件产能和产量分别达465.2 GW、220.8 GW.其中,中国组件产能达359.1 GW,约占全球总产能的77.2%;产量达181.8GW,约占全球总产量的82.3%。

臧鹏飞对界面新闻表示,目前参与光伏组件回收的企业很多,但尚不能形成一个产业结构的闭环。

晶科能源是较早布局组件回收技术的光伏企业。2019年,该公司开始搭建和试运行光伏组件回收示范线,并承接了“十三五”国家重大专项“晶硅光伏组件回收处理成套技术和装备”项目,推进规模化组件回收。

界面新闻了解,晶科能源能够实现组件各关键部件的分拆剥离,但在边框离散、玻璃完全破碎、背板裂开等老化组件的处理上,以及关键材料的无害化处理问题,还存在进一步研究空间。

据张昕宇介绍,光伏组件回收后需要进行一系列环保、无害化处理等相关工作,这需要更为专业化的设备和配套产能,也意味着组件回收的成本将有所增加。

臧鹏飞认为,组件回收的成本是动态的,需取决于前期的回收设备、回收化学溶液价格、以及后续提纯后产品的价值及利润等。

“‘回收潮’的到来,仍需要驱动因素,如相应的补贴政策出台。”张昕宇称,未来组件回收的难点还在于配套机制。

据张昕宇介绍,达到回收标准的组件,还存在着能够在低价值下利用的情况,这或消纳大量退役组件体量。因此,组件回收如何与产业链进行整体平衡,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臧鹏飞建议,需要将光伏、环保和化工行业中的产业链打通,通过政策引导,找到组件回收经济性的最佳平衡点。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