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的服务令中外媒体和参赛运动员赞不绝口。在冬奥会主媒体中心的智能餐厅,供餐服务由机器人提供,食客在品尝美味的同时感受着科技带来的高效与便捷。

冬奥智能餐厅高效抢镜 科技赋能显身手

一走进媒体餐厅,就看到一块醒目的立式指示牌,上面除了有中西餐和老北京特色烤鸭以外,还有多种以“智能”命名的餐饮服务,它们都如何智能呢?

智能餐厅最大的特色就是既没有厨师炒菜,也没有服务员送餐,全程是自动化的烹饪和传送。在智能化的炒菜区,食物在炒菜机里翻炒,只要等上十几二十分钟,香喷喷的美食就出锅了。

在智能炒菜区,菜和调料按比例自动分配好,依次倒进炒锅里上下翻炒,炒好后被装进餐盘。通过自动升降设备,餐盘被送到上方的云轨里,再由云轨系统的智能小车进行精准定位,餐盘就会“从天而降”,送到相应的桌台上。

捷克国家电视台记者托马斯布达克:我们来这里吃饭就是为了体验智慧餐厅,已经来了四五次了,每次都像看科幻电影一样。

午餐时段,在智能炒菜区就餐的人还真不少,大家对科技感满满的烹饪和送餐方式都感到很新奇,每当机器出餐,大家就拿起手机拍照录像,这已经成了吃饭前的标配动作。

王超:中华美食从天而降 智能制造拔地而起

财经评论员王超:“天上掉馅饼”,北京冬奥媒体餐厅这种美食从天而降带来的科技奇幻场景着实是让人心驰神往!这家既让人大饱口福,更让人大饱眼福的智慧餐厅,征服各国媒体记者的驱动内核是什么?

一、安全。冬奥期间,科学防疫仍然是头等大事。智慧餐厅,智能烹饪,智能传送。全程无人,病毒也就自然没有了宿主,集中感染也就没了可能。

二、精准。中华美食之所以享誉全球,不仅在于食材的丰富,更在于其对火候、用料等烹饪手法的讲究。同样的食材不同的人做出的菜口味都有不同,哪怕是同一个人也不敢说每一次用料和火候都能万无一失。而冬奥智能餐厅的这套烹饪系统恰恰可以做到全链条复刻名厨们的火候控制、翻炒手法、下料顺序,真正做到在每个细节上的精准拿捏。

三、高效。这是未来智能烹饪系统走向产业化的关键。举个例子,冬奥智慧餐厅里的智能麻辣烫机,可以智能排单、自助选汤,并同时管理8个炉头,一份麻辣烫只需5-8分钟就能煮好。同样,智能饺子机7-10分钟出餐,智能调酒机3-5分钟,智能汉堡机20秒。并且这样的制作过程可以24小时不间断重复,这能节省很多人力成本。

这就是为什么国外媒体记者,把在冬奥媒体餐厅的用餐场景形容为“置身于未来”。近两年,随着我国企业界对智能技术赋能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自觉自知,包括餐饮业在内的各类传统产业已经在我国被不断被迭代和重塑。本届冬奥会是一个窗口,它不仅向全球展示了我们国家不断增强的文化自信,也在用科技上的成果和自身的努力向世界发出声音:我们一起向未来!

(文章来源:央视财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