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保健品比吃饭还多,代替吃药,哪怕儿女阻拦也不惜重金购买……

在保健品问题上,“嗷嗷待宰”老年人到底着了什么道?

近期,北京82岁的金女士听信推销,以5000元的价格购买了一款号称“包治百病”的保健品,但实际上,这款保健品的进价仅9元。

高价买“神药”

轻则致病重则丧命

一些老年人信奉“花钱买健康”,尽管保健品售价高昂,也争相要去购买。但事实上,高价买回来的所谓“神药”,很可能是“假药”。

2017年,江苏常州市不少小区都冒出了一款“大盐湖水”的保健品,每瓶售价1000元以上,宣传“可以治各种病,肝不好就治肝,喉咙不好就治喉咙。”

经查,所谓的“神药”成本很低,说白了就是盐开水。这种“大盐湖水”被鉴定为假药,最主要成分是“镁”,是制假团伙在网上购买生产原料“氯化镁”,在一个卫生条件不达标的简陋地下室内,自己灌装生产的。有41人在服用了“大盐湖水”口服液之后,产生了腹泻、出虚汗、胃疼等不良反应。

无独有偶,2017年,北京王阿姨经人推荐,购买了保健品“福龙口服液”,该款保健品号称能排除体内垃圾、延缓衰老、提高免疫力,还能治疗多种疑难杂症。

王阿姨被劝说一天内喝下3000毫升保健品,超过推荐剂量十余倍,出现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后,销售人员竟称是“排毒”现象,仍推荐老人大量服用,致老人死亡。最终,销售人员因犯过失致人死亡罪获刑两年。

去年,广州黄阿姨花费30万元购买保健品当药吃,致病情延误去世的新闻引起热议,令人痛心。

据悉,黄阿姨3年前开始接触保健产品后,就渐渐用保健品代替了药物,几年间在保健品上花费了30多万元,老人家每天三次,每次三勺,比吃饭吃得还要多。

整理保健品时发现,黄阿姨生前购买并大量服用过的口服液声称可以保护血管、预防中风。

经调查,其主要成分是纯化水,其余是中药和糖类。医生表示:它对老年性的疾病,比如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没有治疗作用。

包治百病?不存在的

保健品只有这27种功效

和金女士、王阿姨、黄阿姨一样,很多老年人购买保健品都是听信了其有“令各种身体不适和疾病不药而愈”的功效而动心。但其实,依照国家规定,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有27类,超出的都算虚假宣传

据悉,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为目的的食品,不是药品,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目前,保健食品允许声称的保健功能主要有27类,超出这些功能之外的,都属于虚假宣传。

夸张话术、嘘寒问暖、帮瞒子女

老年人“嗷嗷待宰”

一般不叫老人爷爷奶奶,是叫叔叔阿姨。因为这样显得他们更年轻;保健品不能说保健品,会说”保健食品“,加上这个”食“字后,老人容易会对此放下戒备心……”一名保健品销售员这样表示。

近年来,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诈骗发案呈上升趋势,很多犯罪团伙精心编造“话术”,夸大保健品疗效,声称保健品能“包治百病”,专治“疑难杂症”,一步步打消老年人顾虑,其唯一目的就是骗取老年人的钱财。

另一位工作人员向媒体爆料,公司会提供PPT,重点讲保健品的功效、配方,就是一套‘话术’,一个是‘下危机’,在讲座时夸大老年人病情,夸大保健品的特效,不吃这个产品会有什么严重后果;一个是给老年人‘下药对症’,老年人得的各种病都能用这个产品治愈。掌握“话术”后,公司就会把他们包装成保健专家,医学博士、教授、专家、顾问,高端的头衔一个也不能少。

“当老人们办卡成为会员后,就会与我们经常联系,嘘寒问暖,送点小礼品,逐步获取好感;当公司组织‘免费旅游’时,我们会出现在陪伴队伍中,通过聊天套取老人们的个人信息,并找机会讲故事推销保健品;当‘医生专家’要针对老人们‘攻单’时,我们也会在一旁配合。”

据央视网报道,购买保健品的芳姨在女儿过来时,都会提前把保健品藏好。因为保健品销售人员说了,万一被小辈发现了,他们肯定会说你乱花钱。为了防止家庭矛盾,最好跟家人隐瞒

一谈到保健品,就要和家里人吵,说这是救命药,要保自己健康。“我奶奶每天跟上班一样去保健品店报到,哪天不去还要请假。”有受访者无奈地表示。

中国政法大学医药法律与伦理研究中心主任刘鑫注意到,这些保健品会销场所并不固定,经常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若出现欺诈等违法行为也很难调查取证。

“他们(保健品推销员)会告诉老年人,让老年人把保健品的标签撕掉,这样就更难取证了。即便有标签,一看是维生素那种,没危害没效果,不痛不痒。”

在公安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副局长陈士渠介绍,目前,常见的保健品骗局有:采取免费赠送鸡蛋、生活物品等方式,向老年人宣传保健品业务,以销售保健品骗取押金手段实施诈骗;组织所谓“专家”进行免费“健康讲座”,现场对老年人免费体检,夸大产品疗效,高价推销保健品进行诈骗;组织免费旅游,以高价购买保健品可以投资入股为由诈骗老年人钱财。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