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我国前两月宏观经济数据总体好于预期,如何来理解超预期的经济数据?后续稳增长的方向是否会发生变化?本文从更细致的数据分析出发,试图解析这些问题。
消费回升:基数贡献大
消费回暖。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7%,较2021年12月加快5个百分点,较2021年12月的两年平均增速加快3.6个百分点。
去年基数偏低是前两月消费表现亮眼的重要原因。2021年春节前后,就地过年政策对消费形成较大影响。去年前两月消费相比前一年12月的环比增速只有68%,而在疫情之前,一般环比增速都有78%以上。所以,去年前两月的消费基数是偏低的。而今年春节返乡政策较2021年有所放宽,这使得春节期间的人口迁徙规模明显强于去年同期,所以测算下来,今年前两月消费环比增速高达76%,已经接近疫情之前的增长水平,相当于今年春节期间疫情基本没有影响到消费。从春节前后的交通数据来看,今年仍然存在大范围的就地过年情况,但这并没有影响到消费。
除此之外,能源价格上涨,也对消费数据构成支撑。因为我国社零数据统计的是名义值,包含了涨价的因素。剔除涨价因素后,前两月社零实际增速为4.9%,比名义值增速低不少,但也高于疫情之前。
从消费类别来看,1-2月商品零售和餐饮收入的同比增速分别为9.1%和10.1%,分别较2021年12月提高6.8和12.3个百分点,其中餐饮消费恢复明显加快。
从消费渠道看,线上仍强于线下,1-2月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0.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2.3%,明显高于社零增速,说明相对于线上,线下消费仍相对疲弱。从具体行业看,石油及制品、金银珠宝、家电音像等商品增速较快,而家电音像、汽车等大件商品消费增速由负转正。
往前看,近期疫情再度爆发,对消费仍会带来冲击。3月12-14日,每日本土新增确诊病例均超过1000例,出现新增确诊病例的省份超过20个,这仅次于2020年初新冠疫情刚出现时的情况。我们预计3月消费将受到较大拖累。
投资:基建发力,基数偏低
投资大幅回暖。1-2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为12.2%,较2021年12月的2.1%大幅改善,较2021年全年增速4.9%提高7.3个百分点。这一增速甚至远远超过了疫情之前的状态。
低基数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在疫情之前,每年前两月的固定资产投资环比增速大致在-21%附近。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这一环比增速降至-44%,2021年也受到疫情影响,这一环比增速为-29%,仍然低于疫情之前的水平。而今年前两月投资环比增速为-22%,接近于疫情对投资没有影响。
从分项上看,制造业投资仍贡献最大,基建发力、地产回正。1-2月制造业投资增速为20.9%,较2021年12月的11.8%有显著提高,如果考虑对2021年增速取两年年化,这一增速是自2014年以来的最高值。
稳增长发力,基建投资“开门红”。1-2月广义基建投资同比增速为8.6%,不含电力的狭义基建增速为8.1%,均为2021年3月以来的最高值。基建投资的高企,受益于政策的大力推进,从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起,扩大基建投资一直是稳增长的重点工作。根据新华社报道,2月5日,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再次表态,“力争在一季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今年稳增长的主要落点是基建投资。在全年稳增长的基调下,我们预计更多利好基建的政策将继续出台。
从目前我们观测的部分基建高频数据来看,下阶段基建投资增速仍将处于高位。一方面,基建投资的资金到位较快,且投向基建比重较高,自筹资金占基建资金来源的五成左右,其中专项债是主要组成部分,今年虽然整体专项债额度与全年一致,但发行进度较快,截至2月底已发行专项债8775.2亿元,占全年额度的24.0%,略低于2020年的25.3%,但明显高于2019年的14.3%,发行进度较快,且已发专项债中超过6成投向基建、市政和产业园区领域。
另一方面,基建相关行业的订单和预期指标处于高位,显示企业对下阶段仍较乐观,且根据历史数据,PMI土木工程建筑业新订单指数的表现基本较为同步,略微领先于基建投资数据,从2月数据来看土木工程建筑业新订单指数大幅升至69.1,仅次于2021年2月,显示下阶段基建仍将处于高位。
地产投资由负转正。1-2月房地产投资增速为3.7%,自去年9月以来首度回正。1-2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的同比增速分别为-9.6%和-19.3%,销售额增速略有下滑,但销售面积同比跌幅有所收窄。1-2月房地产施工面积同比增速为1.8%,较去年第四季度20%以上的降幅出现明显改善,新开工面积同比减少12.1%,降幅也明显收窄。不过,购地增速仍处于-42.3%的低位,下滑幅度较大。1-2月房地产开发到位资金跌幅收窄至17.7%,国内贷款、自筹资金增速边际改善。
生产数据:确实很强劲
生产明显偏强。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7.5%,较2021年12月加快3.2个百分点,自去年9月起连续第5个月上行。去年春节期间的就地过年政策,明显提振了工业生产。所以在去年前两月基数明显偏高的情况下,今年前两月能够实现7.5%的同比增长,生产的数据确实是比较亮眼的。
从环比数据来看,疫情之前一般前两月工业增加值环比稳定在49%附近,在2020年因为疫情冲击降至21%,2021年受到就地过年政策的提振,上升至52%。而今年前两月的环比增速高达57%,这一增速是很高的。
考虑到今年也有就地过年,会对生产起到提振作用,但今年的就地过年的强度要弱于去年,所以仅仅用就地过年不能全部解释生产的强劲。
可能供给端的释放,也是重要的原因。在去年三季度的时候,我国生产供给端受到能耗双控影响较大。但四季度以来,这种供给端的影响逐渐弱化,例如原煤生产增速从负增长提升至大增10.3%,有色金属生产的跌幅也有收窄。不过受到供给端限制,钢铁类的生产依然偏弱。
服务业生产回暖。1-2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4.2%,较2021年12月提高1.2个百分点。这主要也是由于今年年初疫情相对缓和、春节人员流动高于去年,服务业较之前有所修复。但随着下阶段疫情继续演变,服务业或面临一定冲击。
稳增长方向不会变:政策仍会加码
我们仍然认为经济最弱的阶段已经过去,就在去年三季度。但往前看,并不意味着经济没有稳增长压力。今年经济增速目标在5.5%左右,而从当前情况看,房地产市场压力依然较大,疫情再起冲击消费,出口面临高位回落。
稳增长依然是今年宏观和结构政策的重心,政策端会切切实实考虑到实体经济的体验,推出更多稳增长的政策。后续需要关注基建政策的再加码,以及地产政策的进一步调整,货币政策或以宽信用为主,降息不是常态。
(文章来源:海通证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