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市银行2021年年度报告相继发布,7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年度成绩单也逐一揭晓。
截至25日晚间,已有交银理财、招银理财、平安理财、兴银理财、信银理财、光大理财、青银理财披露业绩。数据显示,2021年,这7家理财公司管理产品规模大增,营收、净利也保持快速增长。部分理财公司由于开业较晚、基数低的原因,净利猛增。
业绩报喜之下,理财公司正忙于应对净值化转型以来的首个重大挑战——3月以来,由于市场巨震,冲击多种银行理财产品,导致净值出现较大回撤,“破净”产品不在少数。压力之下,理财公司纷纷致信投资者,强调市场暖意已现,看好中国资本市场。
去年都赚翻了
虽然开业时间有先后,但2021年均为上述7家理财公司的完整经营年度。
交银理财是目前唯一披露业绩的大行理财子公司,去年该公司管理产品规模大增。截至2021年末,交银理财的理财产品余额1.2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9.43%;2021年内,该公司实现净利润11.55亿元,同比增长73.61%。
股份行理财子公司中,2019年开业的招银理财无疑是最大赢家。
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招银理财管理的理财产品余额为2.7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47%,管理产品规模在这7家理财公司中位列第一。该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净收入52.03亿元,实现净利润32.0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7.9%、30.6%。
截至2021年末,兴银理财管理的理财产品余额1.35万亿元,排名股份行第二。该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收入39.40亿元,净利润28.06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102%、109%。
信银理财发展势头也比较猛。截至2021年末,中信银行及信银理财非担险(非保本)理财产品存续规模1.40万亿元。2021年,该公司实现营业净收入30.40亿元,同比增长212%,实现净利润18.06亿元,同比增长204%。
光大理财规模去年猛增,一举翻倍突破万亿元。截至2021年末,该公司管理资产总规模10677.09亿元;报告期内,该公司实现净利润15.86亿元,较上年的5.45亿元,大增191%。
开业较晚的平安理财,2021年是其首个完整经营年度。截至2021年末,平安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8720.6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4.5%;平安理财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26.47亿元,净利润16.16亿元。
城商行中,2020年11月开业的青银理财也已盈利。2021年,该公司实现营收6.16亿元,净利润4.08亿元。其母公司青岛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资产余额1817.45亿元,投资的资产种类主要包括固定收益类、非标准化债权类及资本市场类资产等。
忙于应对产品破净
高增的业绩之下,是开年以来理财公司正遭遇的一次净值挑战。
3月以来,由于市场大幅震荡等因素,理财公司出现较多破净产品,冲击面涉及固收+、权益类等产品。数据显示,截至3月24日,全市场共有2200只银行理财产品净值跌破1元面值,包括不少中低风险(R2)产品也出现“破净”情况。
对于这轮较大波动,理财公司纷纷致信投资者,解释理财产品破净的原因,并强调市场暖意已现,看好中国资本市场。综合来看,一方面是全球市场震荡等多重因素,导致股市、债市共振,从而影响理财产品净值出现回撤;另一方面,产品估值法的变化也是重要因素,已由摊余成本法改为市值法,资产波动时,产品净值的调整更加明显。
目前来看,相比基金业,虽然银行理财的破净占比不高,但已让银行和理财公司感受到压力。近期,已有理财公司出手自购。光大理财、南银理财近期就分别掏出2亿元、7亿元自购产品。“基于对我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将增持本公司管理的理财产品。”光大理财在公告里这样解释。
一家城商行资管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短期内,银行理财不可能像基金公司那样把市场的波动完全暴露给客户,管理人还是做了很多缓释措施。
这轮波动让理财公司再度重新审视自身管理能力。招商银行高管日前提出,将进一步加强固收类产品投放,加强权益市场投研能力建设;在权益资产的期限管理方面,适当延长封闭期,为客户获得超额收益。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