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三明采购联盟(全国)省际中药(材)采购联盟中药饮片集采报量正式启动。有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数据填报工作已完成。按照惯例,4月下旬或开始企业报名、产品投标报价等工作,最快5月中下旬开标。这意味着,我国首次跨区域联盟中药饮片集采大幕正式拉开,超过2000亿元的中药饮片市场或将加速重整。

对此,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此次联盟集采有利于提升中药饮片质量,倒逼行业加速推动重整步伐,进一步提高集中度。但同时也提出,中药饮片属于农副产品,具有品种来源多样等特点,其价格受地理位置、天气灾害、种植量等影响波动较大,且各品类炮制方法复杂,各地标准不统一。因此,还应进一步对采购标准进行细化,且应警惕“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中药饮片带量采购启动

3月10日,山西省药械集中招标采购中心发文,按照三明采购联盟(全国)办公室《关于开展部分中药饮片品种相关数据填报工作的通知》要求,组织山西省医疗机构开展中药饮片集中带量采购相关品种采购数据填报工作,鼓励医保定点社会办医药机构和定点药店自愿参与本次集中采购。除山西外,山东、宁夏等地也相继安排中药饮片报量工作。

通知明确,各医疗机构应根据2021年采购情况,逐一填报目录品种的历史采购量、总采购金额、最近采购单价、生产企业和规格等数据。同一品种有多个生产企业供应的,须按同一品种名称逐一填报。

根据中药饮片联合带量采购清单显示,此次采购品种包括黄芪、党参片、金银花、当归、红花、天麻、麦冬、黄连片、太子参、白芍、甘草片、地龙、丹参、黄芩片、山药、蒲公英、牡丹皮、桔梗等21种常见的饮片。

事实上,此次集采是由三明采购联盟(全国)省际中药(材)采购联盟进行联合集采,由山东医保局牵头组织。

2020年7月,山东省医保局联合内蒙古自治区、天津市、辽宁省等12省区,共同发起组建省际中药(材)采购联盟。2021年12月,省际中药(材)采购联盟与三明采购联盟(全国)中药(材)分部合并成立三明采购联盟(全国)省际中药(材)采购联盟,目标是更大范围内建立优质优价的联采交易机制,帮助中医药发展提质增效。

“此次采购联盟的核心诉求是保质提质稳价。”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中药饮片质量一直受人诟病,作为药品不合格“重灾区”,此次集采更重要的是质量先行,加大道地中药材跨区域的推广力度。

集采全面铺开仍面临难题

中药饮片是我国中药产业三大支柱之一,上承中药材,下接中成药。饮片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不仅影响中药产业的整体发展质量与效益,更对中医药事业的长期发展具有关键性影响。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中药饮片市场规模就已达到约2200亿元,预计2022年将超过2600亿元。

但对于中药饮片集中带量采购全面铺开,或仍面临着难题。

近年来,虽然饮片合格率逐年上升,但相对于其他药品,中药材与中药饮片不合格率依然较高,突出问题在于中药饮片存在掺伪、染色、增重、含量测定不合格、有害物质残留等质量问题。有监管机构人士表示,饮片行业生产企业小、散、多、低、全现象突出。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统计信息显示,截至2020年8月,GMP认证中药饮片生产企业3125家,产业集中度低,行业龙头企业市场份额也仅为2%至3%。现常用中药饮片500至600个品种,无论企业大小都有生产。

“如按饮片品规计算,每家企业生产品规可达上千种。”该人士表示,品规多,批产量小,种植户难控,很难做到全部按照GMP要求组织生产和检验。另外,各地对中药饮片传统炮制技术要求不同,标准该如何认定还需进一步确认。此外,还有一些按传统炮制工艺生产的中药饮片,或因难以符合国家标准检验项目要求,或因未被药品标准或炮制规范收载,使其临床应用在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等方面缺乏依据。

此外,我国农场式、合作社等中药农业组织模式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多数地区中药材种植仍处于“一家一户”分散集约化经营阶段,中药材种植整体机械化水平低,部分地区中药材种植、采收状况受劳动力影响较大。其中,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也造成了药材产量下降、品质较差。

“我国中药材专业化种植基地比例不足20%,主要原因是以成本为导向进行自建难实现目的。”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饮片成本高企,近年来,很多企业原有基地种植未能大面积铺开,甚至有的自建规模出现收缩趋势,转向共建。

根据工信部和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19年,中药饮片五年利润率平均值为7.59%,低于中成药和医药工业的12.16%和11.83%。

上述人士介绍,目前专业化种植基地绝大多数是供给自身企业中成药或精品饮片所使用,生产量并不足以对外供应。

如何解决差异性是关键

“中药材是天然物,不是人工合成。”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医药事业国情调研组负责人陈其广表示,中药材虽然是药,但其属性是农副产品,其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具体来说,中药材会因为地域差别、季节差别,造成质量本身存在差异性。

而差异不仅仅表现在外观上。陈其广表示,例如黄芪产地有甘肃、山西等地。但甘肃黄芪生长期一般是2年左右,山西浑源黄芪生长期则在5至6年,自然相关含量不一样。

此外,也有人士提出,中药材属于野生与家种并存,其差异自然存在,对于这些差异,集采将如何认定,应进一步研究。

差异最终将表现在价格上。以2020年国内城市医疗机构使用超860吨的附子为例,天地云图大数据显示,2020年,不考虑规格差异,仅从产地来看,云南丽江产供应均价45元/公斤,陕西汉中、太白产供应均价50元/公斤,但与此同时,道地产区四川江油中坝供应均价高达260元/公斤,四川江油其他区域供应价也达120元/公斤。

除了种源道地性的差异,天气、人为等多方面因素也将对药材价格造成较大波动。根据天地云图大数据,此次集采的21个品种中,2021年价格上涨的品种有16个,占比76.19%。其中,川芎、山药、丹参、当归等7个品种价格涨幅超过50%,太子参、白芍、水蛭等5个品种涨价幅度在20%至50%。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吴焕淦表示,2021年中药材涨价受多种因素影响。由于疫情防控需要,连翘等传统中医治疗瘟疫的相关品种消耗量加大;新版《中华药典》对中药质量要求的提升,也推高了药材成本;而由于中部洪水等自然灾害以及疫情防控导致用工物流紧张等原因,一些中药品种的供应量也受到影响。此外,出于对中药价格上涨的预期,市场中也出现了囤积、炒作的情况。

对此,福建省三明市医保局副局长刘娟表示,应考虑中药材的特殊性,对于偏离值超过一定范围的品种价格,建议启动调整机制。以三明此前试点为例,采购周期内,纳入联合限价采购目录的中药饮片原则上不进行价格调整,由企业自负盈亏。确因某种饮片市场价格波动达20%且持续30日以上时,企业或医疗机构均可提供相关佐证材料报采购工作小组,经核实确认后启动重新询价程序,确保临床使用。

与此同时,还有人士提出,应考虑不同地区对饮片的质地需求的差异性。一方面是地理位置造成的证候差异,以致炮制方式存在不同;另一方面,则是消费水平带来的需求差异。例如广东、福建、上海和浙江等地对饮片质量要求较高,即使在广东省内,又存在珠三角地区和粤西、粤北地区的消费水平差异。

行业集中度亟待提升

虽仍有部分问题需解决,但事实上,饮片集采此前已有先例。刘娟介绍说,2018年,根据常用饮片种类,三明共筛选70个常用中药饮片品种形成采购目录,截至目前,总体上医疗机构评价较好。

“饮片中选不是唯低价论。”刘娟说,例如某一个品种,40家企业报价送来样品,通过专家盲评评选出质量较好的5家,最后再由这5家比价,低价者中标。这样在保证了质量的同时,又做到更优价格采购。但她也强调,对于更大范围的联盟集采规则,还需更多考量。

有业内人士建议,应进一步细化采购规则,或可划分更多层次进行带量采购。实行优质优价,既保护了中药材道地属性,倒逼企业追求更高、更好品质的药材。而从需求端来看,也可以进一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中药饮片集采将倒逼饮片企业提升质量等级。例如,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基地比例将进一步提升,建立可追溯体系,包括从种植采收到加工炮制、从成品检测到成品仓储进行全程追溯,饮片产业将重塑。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饮片行业存在多种地方保护的“隐形壁垒”,全国统一的饮片大流通市场格局和饮片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始终未能全面形成。

“随着集采进一步继续,行业规范程度的提升,行业龙头企业及下游上市企业加强对药材的掌控,将加速饮片企业并购重组速度。”上述人士强调,下一步饮片产业应加速集约化进程,这也是破局饮片流通困境,形成全国大市场、大流通,从而提升中药产业竞争质量、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相关报道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发布 明确十大任务!机构建议关注四大赛道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发布 中药板块哪些细分领域值得关注?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