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政策面上的催化,低碳经济和数字经济是新基建政策发力的两大脉络,新基建相关行业规模快速扩张且投资增速更快;

二是基本面上的支持,即低碳经济和数字经济一季报业绩增速更快,且目前成长股的性价比已经较高;

三是市场面上,TMT、电新和军工等成长行业已明显超跌,电子、计算机、通信热度偏低,国防军工、电力设备热度中等偏低,且成长股对利空钝化同样说明当前或已经处于底部区域。

从市场表现来看,本轮反弹以来,科创50指数以自低点累计上涨超18%,显著跑赢创业板指数11%、上证指数7.7%的涨幅。

跑赢的背后是前期的超跌。海通证券指出,A股各指数早在2020年年中就开始轮番调整,调整时间并不同步。科创50自2020年7月开始调整,最大跌幅为51%,沪深300和上证50自2021年2月开始调整,最大跌幅分别为37%和35%,中证500自2021年9月开始调整,最大跌幅为33%,创业板指自2021年7月开始震荡至12月大幅下跌,最大跌幅为41%,中证1000自2021年12月开始调整,最大跌幅为36%。

科创50更具性价比

上述机构认为,目前A股主要指数调整的时间和空间已经较为明显,相应的估值已经回调较多,目前均处于历史低位,且目前科创50盈利估值匹配度更优。

从横向维度看:科创50盈利估值匹配度最佳。将各指数PE(TTM)和归母净利润(TTM)同比做散点图,可以发现目前科创50、上证50、中证500和中证1000的PEG估值均处于1倍以下,其中科创50的PEG最低,说明其盈利与估值的匹配度最佳。而沪深300 PEG大于1倍,但已经不算很高,而创业板指PEG估值则明显高于其他指数,主要是因为创业板指22Q1盈利增速下行幅度较大。

从纵向维度看:目前A股多个指数PEG已经低于历史均值,其中科创50、中证500和中证1000低于历史中位数。具体而言:沪深300最新PEG/13年以来均值/13年以来中位数为1.53倍/1.57倍/1.05倍,创业板指为11.17倍/2.10倍/1.37倍,科创50为0.33倍/0.86倍/0.65倍,上证50为0.88倍/1.34倍/0.86倍,中证500为0.84倍/1.48倍/1.22倍,中证1000为0.98倍/1.83倍/1.23倍。

美债利率上升压制成长风格是误解?

对于市场普遍担心的美债利率上行压制成长风格,海通证券认为这其中存在误区。

历史经验显示美债利率上行阶段美股成长股也未必跑输。例如1999-2000年美债利率整体上行,期间以纳斯达克指数为代表的成长股依然明显跑赢以标普500为代表的价值股;2015-2018年美债利率大幅上行,同期美股风格依然明显偏向成长;而2004-06年美债利率大幅上行,但此时美股风格整体略偏价值。

回顾历史上美债利率明显上行时期A股的风格,可以发现在此期间A股成长和价值其实均有可能胜出:例如06年上半年、2009年-10年初、13年下半年美债利率明显上升时A股整体表现为成长占优,而在04/06-05/12以及15/12-18/12美债利率上行期间A股风格又是价值整体占优。

海通证券认为,今年风格特征更加类似2012年,属于成长风格大周期中的阶段性再平衡,价值成长呈现轮动的特征,全年来看将是价值略占优,接下来成长也有望阶段性占优。

全球视角下国内科技龙头溢价已处历史低位

一直以来,估值偏高是市场对于国内科技股的固有印象。但中银证券日前发布报告指出,当前市场对于国内外科技股估值对比的研究多为基于截面的静态分析,国内外科技行业所处发展阶段的不同很可能是造成估值水平差异的原因。

基于生命周期视角调整后,可以发现,估值溢价与中外发展阶段差异高度相关:

行业发展阶段来看,互联网领域发展进程几乎同步、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略有滞后,电子、半导体行业国内发展进程显著落后于海外。

国内科技龙头相较海外的估值溢价水平来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部分科技行业,国内外龙头估值水平基本相当,国内龙头基本不存在估值溢价;以电子、半导体行业为代表的部分硬科技行业,国内龙头估值相对海外存在一定溢价。

总体而言,中银证券认为,国内相关产业发展进程的相对滞后和A股优质科技公司稀缺是造成部分行业龙头估值溢价的主要原因。经历了开年以来的估值调整,很多国内科技龙头的估值溢价已经回归,而站在国内经济转型、主导产业更迭的大背景下,多数国内科技产业仍处于长牛初始阶段,从一年以上的周期视角来看,当前为国内科技龙头布局良机。

对应到不同行业的具体策略上,半导体行业由于国内基本处于成长阶段的中早期,投资上更看重成长性和潜在空间;电子行业国内龙头多数基本已经步入成熟成长期,投资过程中,需要兼顾盈利增长与估值的匹配性;计算机硬件行业,国内龙头基本处于接近成熟期阶段,行业渗透率进一步提升空间有限,对于这一阶段公司的投资,需要更加关注安全边际。

(文章来源:财联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