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从事中医药科普工作的专业人士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千金藤素可以从千金藤、头花千金藤、地不容这三种植物的根块中提取获得,由于这些药物都是地方习用药,千金藤素一直都比较小众。
近期,小众的千金藤素却意外走红了。
17日,《科创板日报》记者以采购商身份致电沈阳管城制药有限责任公司销售部,据丁香园Insight数据库,后者是国内仅有的四家有千金藤素生产批件的企业之一。电话那头,工作人员正交接着工作事务——“又是来问千金藤素的。”
据丁香园insight数据库,目前国内共有四家企业有千金藤素片的生产批文,分别为:云南生物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沈阳管城制药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白药集团大理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白药集团文山七花有限责任公司,其中后二者均为云南白药子公司。
另一家有生产批件的企业云南白药(000538.SZ),在其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关于千金藤素的提问刷满了屏幕。
二级市场上,甚至包括步长制药(603858.SH)、华北制药(600812.SH)、大理药业(603963.SH)、千金药业(600479.SH)等多只并无“千金藤素”概念的股票,也因名字中带有“千金”或其他各种关联性而在近期内股价异动。
而实际上,从《科创板日报》记者掌握到的情况来看,前述四家有千金藤素片的生产批文的厂商已在几年前就停止了对千金藤片的生产、销售。
“千金藤素系公司在几年前有生产过,目前已不再生产了。”“公司已有一段时间没有生产千金藤素了,正在恢复生产,但至于何时可恢复供应,目前还不知道。”“我公司当前暂未生产及销售千金藤素片。”生物谷、管城制药、云南白药分别回复《科创板日报》记者称。
一边是投资者的热情,一边是厂家的停产,千金藤素怎么了?
一项专利授权
千金藤素的走红起因于近期由我国新授权的一项发明专利。据此,10微摩尔/升的千金藤素抑制冠状病毒复制的倍数为15393倍。专利的第一发明人为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童贻刚教授。
10微摩尔/升的千金藤素抑制冠状病毒复制的倍数为15393倍。这又是什么概念?5月16日,在一场行业内举办的直播论坛上,童贻刚教授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如果面对15393个新冠病毒个体,只要使用了10微摩尔/升的千金藤素,就能把新冠病毒消灭到只剩下一个。”
千金藤素抗击新冠病毒的效果可见一斑。
更神奇的是,千金藤素对变异的新冠病毒或许同样有效。“既往研究还显示千金藤素对于多种冠状病毒都具有抑制作用,曾经用于SARS的临床治疗,这些结果表明千金藤素很可能是一种广谱抗冠状病毒药物。”童贻刚教授所在的北京化工大学官网曾给出这样的介绍。
这有没有科学性呢?《科创板日报》记者又展开了调查。
国内已无量产
有业内人士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千金藤素系成熟品种。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千金藤素已被成功提取,并得以临床应用,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
“它的药理作用包括促进白细胞增生,提高免疫力等。在临床上,千金藤素一般被用于肿瘤放化疗后的白细胞减少症的辅助治疗。”该人士表示。
不过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国内已无可大量供应的千金藤素。
一方面,在前述直播论坛上,童贻刚教授直言不讳:“资本市场的事情与我们无关,事实上在我们看来目前在国内是买不到这个药的,有的企业只有生产批号,没有在生产这个药,没有真正相关概念的企业。”
另一方面,记者分别致电四家有生产批件的企业,得到的回复也印证了童贻刚教授所言。
“除了已经上市的制剂之外,基于老药新用的方式,很多已知具有活性的化合物,经常会用到一些新的靶点或者适应症的筛选中,所以科研试剂公司会供应工具化合物库给研究人员做筛选,但是供应量级很小。”一位药物研发人员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
其中原因不得而知。
有行业人士推测称,可能是因为在治疗白细胞减少症上,市场上已有其他药物比千金藤素药效更好、毒副作用更低,因此,厂家对千金藤素的生产、推广意愿就低了;
也有人推测称,可能系因千金藤本身为地方习用药,较为小众所致。
另据《科创板日报》记者得到的一份关于千金藤素片的说明书,该药物不宜长期服用、不宜与茶同服。
系老药新用
那么,千金藤素又是如何应用到新冠病毒治疗的呢?
据北京化工大学官网信息,原来,早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初,为找到可能的潜在治疗药物,童贻刚教授团队利用替代的新冠病毒模型,筛选了两千余种现有药物,发现多种对新冠病毒具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其中最有前途的药物是千金藤素。相关研究结果已于2020年3月初被《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在线发表。
随后,美、日均有机构,也发现了千金藤素对新冠有潜在的治疗效果:
2020年4月14日,日本国立传染病研究所Wakita Takaji团队在预印版网站BioRxiv发文证实并引用了童贻刚团队的相关成果,表明千金藤素具有良好的抗新冠病毒活性,该研究结果于2021年5月在iScience上正式发表;
2021年7月美国芝加哥大学Drayman等人在Science发表论文,他们筛选评估了所有的上市药物,发现千金藤素的是迄今为止抗新冠病毒活性最高的小分子化合物之一。
另有业内人士解读称,筛查老药以治疗新疾病的方法在业内被称为老药新用,是一种常见的、低成本、高效率的药物开发模式。从做法上来看,童贻刚教授团队的操作并无不妥——
这是因为对于一个全新药物来说,科学家首先要验证新药能否用于人体,这包括疗效、毒理、药物代谢等一系列繁复的研究步骤,需要多年,甚至超过十年的漫长研发时间,还要承担巨大的失败风险;而老药已经走过了这个历程,只需确认其对新的适应症有效即可。
比如,青蒿素被用于治疗疟疾,其实也是一种老药新用。
仍需更多研究验证
遗憾的是,尽管童贻刚教授在两年前就筛到了潜在的新冠药物千金藤素,但是目前,该药物的研发进展仍然非常缓慢。
在前述直播上,童贻刚教授回忆了这段往事坦言,早在大约两年前刚得出这项研究发现,做了更多宣传工作,但是根本没有引起关注,而他本人作为基础科研工作者,也缺少资源、资金来推动后续的研究。
“由于当时(2020年初)有200多个潜在的新冠药物同时上临床,因缺少资源和资金,千金藤素没有获得足够的关注。”童贻刚教授称。
这种无奈或许是真实的。据财联社独家报道,有华北制药的内部研发人员表示,公司曾与北京化工大学共同开展千金藤素研究工作,后因课题审批未通过,未参与后续研究:“我觉得很委屈,因为当时确实发现千金藤素很有效。”
眼下,尽管千金藤素走红,但要真正成药,需要做的科研工作还有很多。前述行业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解释称,即使是老药新用,也需要经过体外实验,到体内实验,再上临床、审批。
“即使走特殊通道,后期的临床试验得以加速,也至少需要2年至3年的时间。”他表示。
优益增投资相关负责人也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评述称,千金藤素目前还处于概念阶段,一个药物是否有安全有效,除了前期的体外试验,需要经过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验验证。
“从公开信息可以看到千金藤素只在体外试验环节做了一些探索,尚未开展动物试验,短期内还无法对相关上市公司业绩产生贡献。”该负责人表示。
一个好消息是,近期,随着千金藤素的走红,童贻刚教授表示,已经有一些企业开始接洽合作,或许在2023年的时候会有“眉目”。
有分析人士认为,若千金藤素得以应用于治疗新冠上,因之成本可控、供应可控,或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