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高温热浪席卷北半球,连北半球最冷的格陵兰岛都“热化”了。数据显示,在7月15日至17日之间,格陵兰岛每日融冰量达60亿吨,足够填满720万个奥运规格的游泳池,岛上的科考人员甚至穿起了短裤。

7月中旬以来,欧洲迎来高温“烤验”,南部地区尤为严重。葡萄牙部分地区录得创纪录的47摄氏度高温,法国、西班牙、希腊、克罗地亚和阿尔巴尼亚等国都报告出现严重山火。据世卫组织数据,截至当地时间7月22日,仅在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今年就已经有1700多人死于高温。

高温还席卷了美国南部平原和东北部,打破或持平的高温纪录达359个,超1亿人处在高温警报下。而在南边的加利福尼亚州优胜美地国家公园,一场因干燥引发的“橡树大火”正在扩散,已经烧毁了近75平方公里的森林,超3000人被紧急疏散,是今年加州最大的一场野火。


(资料图片)

高温、野火正在全球蔓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从南亚、东亚到欧洲大陆和英国,大半个北半球都进入了“火炉”模式。

近年来,热浪大有一年比一年更严重的趋势。今年北半球多地在同一时间段内出现极端高温的现象更是令人担忧。科学家认为,大气环流中的急流(jet stream)模式改变带来的持续高气压是造成热浪的直接原因,而全球变暖则将热浪温度推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极端炎热频率大增90倍

当地时间7月26日,美国俄勒冈州首府波特兰市的气温飙升至38.9摄氏度,刷新历史最高值。

地处北纬45度,又靠近太平洋,波特兰的7月最高温平均值只有27摄氏度,是全美空调安装率最低的城市之一。自25日起,市政府已经开始紧急为低收入人群安装空调,并在会议中心、体育馆等公共建筑里开设了“纳凉避难所”,市民可以免费乘公交前往避暑和过夜。波特兰所在的美国“太平洋西北部”地区向来以气候凉爽、森林密布著称。据天气预报,此次横扫西北部的高温将持续到本周末。

“今年6月是有记录以来全球陆地气温最高的6月份,而此前的6月破纪录高温已经在2020年和2021年连续打破,7月份的数据还在形成之中,但很明显也将接近历史峰值,”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PIK)的斯蒂芬·拉姆斯托夫(Stefan Rahmstorf)通过邮件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拉姆斯托夫是该研究所地球系统分析部门的研究主管,是2007年联合国旗下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的主要作者之一,该报告定期综合气候变化领域最权威的研究成果。

去年10月,他和同事发表了一份对全球月度极端气温的研究,发现极端炎热的月份(气温比1951年至1980年间的平均值偏离3个方差)出现的频率是历史基准时期的90倍。

英国气象局科学家近日也在一项研究中指出,英国出现极端炎热天气的可能性一直在增加,在当前气候下,英国出现40摄氏度气温的几率可能是不受人类影响的自然气候下的10倍。

7月19日,以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著称的英国,气温自有记录以来首次突破40摄氏度。酷热之下,机场跑道融化,铁路因轨道变形风险而限速,伦敦历史文物哈默史密斯大桥不得不套上锡箔纸防晒。据彭博社报道,7月20日,因高温导致用电量激增,伦敦东部一度出现电力短缺,最终靠9724.54英镑/兆瓦时的价格从比利时进口电力才避免了停电,较正常价格溢价超50倍。

在英国雷丁大学气候科学教授理查德·阿兰(Richard Allan)看来,今年热浪的特点不仅在于温度极值突破新高,同一时间段内发生的范围之广也令人担忧,“今年的高温是史无前例的,气温纪录不断被刷新,而且波及欧洲、北美和亚洲的广大区域,”阿兰通过邮件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阿兰和拉姆斯托夫都认为,造成当前热浪的直接原因与大气中急流的模式改变密切相关。“急流波动模式的改变造成了持续的高气压,带来的干燥晴朗天气让北半球多个大陆区域温度上升,而人类造成的气候变化让热浪加剧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阿兰表示。

急流是指风速达每秒30米以上的狭窄强风带,是大气环流的一个重要特征,以波浪形的轨迹在距地面5到10公里的高度流动。当急流流动因受阻而放缓,就容易形成长时间的高气压,将夏季地面形成的暖空气往下压,造成类似盖上锅盖的“热盖”现象,导致气温进一步升高。

拉姆斯托夫和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的同事们长期追踪急流受干扰与热浪事件的关系。他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近期急流发生的“7号波”(wave number 7)扭曲可能是欧洲和北美热浪背后的共同原因。

科学家对气候变化如何影响急流模式的改变尚无一致意见。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的凯·科恩胡贝尔(Kai Kornhuber)等人提出一种假说认为,由于急流是由极地的冷空气与热带的热空气相遇后形成的,而北极地区变暖的速度要比地球其他地方快两倍左右,由此造成的温度差缩小让急流的流动速度放缓了。

气候变化推升热浪发生概率

尽管气候变化与急流模式改变的关系仍然是一块新兴的科学研究领域,但科学家一致认为,气候变化肯定对高温热浪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热浪事件正在变得越来越频繁和极端。印度和巴基斯坦早在今年4月底便经历了持续多日的4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自5月开始,两国多个地区气温数次逼近50摄氏度大关。今年以来,两国已连续经历了5次热浪。

“将某个单一的天气事件归因于气候变化确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但在热浪问题上则不存在这种困难,” 拉姆斯托夫在邮件中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举例来说,月度极端气温出现的概率高90倍,意味着每出现90次热浪,只有1次会在稳定气候状态下发生,而其余89次都是全球变暖造成的”。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全球变暖则让每一次热浪事件的温度显著上升。据美国独立气温监测组织 “伯克利地球”的数据,当前全球气温已经较1880-1920年的历史平均值上升了1.3摄氏度,而由于地球70%以上面积由海洋覆盖,因此陆地气温上升更为明显,已经接近2摄氏度,许多地区则已超过2摄氏度。

“很确定的是,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全球变暖让极端热浪事件越来越频繁和剧烈。假如没有气候变化,热浪仍然会出现,但严重性会显著下降(根据区域的不同,可能会下降好几摄氏度),” 伯克利地球的气候科学家齐克·霍斯法瑟(Zeke Hausfather)通过邮件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

而据去年8月发布的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截至2020年,相较于1850-1900年,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造成了约1.1摄氏度的升温。虽然和伯克利地球的统计口径不同,但两个升温指标显示,留给人类实现《巴黎协定》的1.5摄氏度最佳控温目标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全球平均气温的上升和几十年来的各种预测基本吻合,我们现在正在见证这一上升过程带来的破坏性极端天气事件,” 拉姆斯托夫表示。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预测,1.5摄氏度的控温目标可能在未来20年里失守。作为该报告的主要作者之一,阿兰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如果不采取强有力、快速和持续的措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不光热浪,还有干旱、野火和洪灾事件都只会越来越频繁地发生。

当此起彼伏的热浪将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摆在眼前之际,欧洲和美国的气候政策却双双遭遇挫折。受俄乌冲突造成的能源供应紧缺影响,欧盟多国不得不重启已废弃的煤电项目,被视为减碳进程中的退步。

另外,美国最高法院6月底通过判决,限制了美国环保署(EPA)监管发电厂温室气体排放的权力。7月,拜登政府关于能源和气候变化的立法法案在参议院遭到本党议员曼钦的“阻击”,严重损害了拜登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

霍斯法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尽管欧洲短期内增加了煤炭消耗,但能源危机或将促使欧洲加快向清洁能源转型的步伐,而且欧洲对实现长期气候目标的政治共识仍然很坚定。

他进一步表示,美国的情况比较复杂,“假如今年中期选举后民主党失去对国会的控制,就意味着未来几年里美国都无法推出大规模的气候政策,这将威胁到美国2030年实现碳排放减半的目标。”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