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科技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探索人工智能发展新模式新路径,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资料图】

《意见》共五章18条,从打造人工智能重大场景、提升人工智能场景创新能力、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场景开放、加强人工智能场景创新要素供给等方面出发。实现重大应用场景加速涌现、场景驱动技术创新成效显著、场景创新合作生态初步形成、场景驱动创新模式广泛应用的发展目标。

《意见》提出,提升人工智能场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场景创新主体作用。大力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独角兽、人工智能初创企业等积极开展场景创新,参与城市、产业场景建设。

《意见》还明确,鼓励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研发面向中小企业场景创新的金融产品,为中小企业推动场景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并培育一批“耐心”资本,为开展场景创新的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打造人工智能4大场景

《意见》提出,围绕高端高效智能经济培育打造重大场景,鼓励在制造、农业、物流、金融、家居等重点行业深入挖掘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

制造领域优先探索工业大脑、机器人协助制造、机器视觉工业检测、设备互联管理等智能场景;

农业领域优先探索农机卫星导航自动驾驶作业、农业地理信息引擎、网约农机、橡胶树割胶、智能农场、产业链数字化管理、无人机植保、农业生产物联监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等智能场景;

金融领域优先探索大数据金融风控、企业智能征信、智能反欺诈等智能场景;

物流领域优先探索机器人分流分拣、物料搬运、智能立体仓储以及追溯终端等智能场景;

交通运输领域优先探索自动驾驶和智能航运技术在园区内运输、摆渡接驳、智能配送、货车编队行驶、港区集装箱运输、港区智能作业、船舶自主航行等方面的智能应用场景;

家居领域优先探索家庭智慧互联、建筑智能监测、产品在线设计等智能场景;

消费领域积极探索无人货柜零售、无人超市、智慧导购等新兴场景。

围绕安全便捷智能社会建设打造重大场景方面,《意见》要求,在城市管理、交通治理、生态环保、医疗健康、教育、养老等领域持续挖掘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机会。

城市管理领域探索城市大脑、城市物联感知、政务数据可用不可见、数字采购等场景;

交通治理领域探索交通大脑、智慧道路、智慧停车、自动驾驶出行、智慧港口、智慧航道等场景;

生态环保领域重点探索环境智能监测、无人机器自主巡检等场景;

智慧社区领域探索未来社区、无人配送、社区电商、数字餐厅等场景;

医疗领域积极探索医疗影像智能辅助诊断、临床诊疗辅助决策支持、医用机器人、互联网医院、智能医疗设备管理、智慧医院、智能公共卫生服务等场景;

教育领域积极探索在线课堂、虚拟课堂、虚拟仿真实训、虚拟教研室、新型教材、教学资源建设、智慧校园等场景;

养老领域积极探索居家智能监测、智能可穿戴设备应用等场景;

农村领域积极探索乡村智慧治理、数字农房、在线政务服务等场景。

同时,《意见》指出,要围绕高水平科研活动打造重大场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成为解决数学、化学和空间科学等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新范式。重点围绕新药创制、基因研究、生物育种研发、新材料研发、深空深海等领域,以需求为牵引谋划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

围绕国家重大活动和重大工程打造重大场景上,《意见》还指出,在亚运会、进博会、服贸会等重大活动、会议上,为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应用提供测试、验证机会。并鼓励在战略骨干通道、高速铁路、港航设施、现代化机场建设等重大建设工程中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重大工程建设效率。

大力支持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发展

《意见》要求,提升人工智能场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场景创新主体作用。鼓励行业领军企业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计民生关键问题,围绕企业智能管理、关键技术研发、新产品培育等开发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机会。大力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独角兽、人工智能初创企业等积极开展场景创新,参与城市、产业场景建设。

《意见》明确,鼓励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研发面向中小企业场景创新的金融产品,为中小企业推动场景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培育一批“耐心”资本,为开展场景创新的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支持。鼓励行业大企业在与科技企业联合开展场景创新过程中,为场景项目落地和成果推广提供供应链支持。

同时,鼓励地方政府、央企、行业领军企业通过“揭榜挂帅”、联合创新等方式促进场景供需双方对接合作。强化政策、资金支持,推动具有首创性、示范性的标杆场景项目落地。鼓励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群探索建立人工智能场景创新共同体,发挥中心城市科技辐射带动作用,开展城市间场景创新合作。

此外,在加强人工智能场景创新要素供给方面,《意见》还指出,鼓励算力平台、共性技术平台等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资源开放共享。采用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新技术,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为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提供数据开放服务。并鼓励地方通过共享开放、服务购买、创新券等方式,降低人工智能企业基础设施使用成本。

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潜力大

海比研究院报告指出,2022年中国AI企业应用市场规模保持高增长趋势,总体市场规模达到1.87万亿元,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1.5%。随着2-5年内人机交互、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技术达到成熟阶段,将极大的促进AI在企业应用中的进一步落地。当前中国AI企业应用正处于密集落地应用阶段的前期,未来几年落地应用将会加速发展,已经应用的场景其应用效果也会进一步提高。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软件及应用市场规模约为472亿元,在AI企业应用中的占比仅为2.5%,说明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在企业场景中的渗透率还比较低,未来有较大的潜力空间。

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华安证券研报指出,在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背景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速度较快,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11~2019年期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从18,849亿元增长至71,768亿元,在技术及政策的双重支持下,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呈现高速增长,从2015年1.9万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0.5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53.3%;预计到2022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到25万亿元。

此外,《意见》提及智能配送、无人机器巡检等多项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国海证券研报指出,自动驾驶持续发展,车身感知传感器、激光雷达等有望受益。汽车传感器是实现单车驾驶的核心硬件,其中车身感知传感器可实现对汽车自身信息的感知并做出决策、执行,环境感知传感器负责捕捉外界信息并提供给汽车计算机系统用于规划决策,是无人驾驶智能感知系统的基础,包括激光雷达、车载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等。随着日前《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我国自动驾驶相关政策体系有望迈上新一级台阶,车载传感器作为实现自动驾驶功能的核心部件有望受益。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