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压铸无疑是近期A股最热门的赛道之一。数据显示,近一个月(7月16日至8月16日)内,7家涉及一体化压铸的上市公司共接待超360家机构调研。

一体化压铸,即车身件一体化,它将原本设计中多个单独、分散的小件经过重新设计高度集成,再利用大型压铸机进行一次成型,省略焊接的过程直接得到一个完整大零件。


【资料图】

一体化压铸技术源于汽车轻量化趋势。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采用了一体化压铸技术后,不仅能减轻车身重量,降低生产成本,更能间接提升续航里程。天风证券预计,到2025年国内一体化压铸的市场规模将达300亿以上,2022年至2025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有望达到238%。

一体化压铸推升铝合金新材料需求

通常情况下,一体化压铸采用整个铝合金结构件。国海证券表示,在各类轻量化材料中,铝合金在性能、密度以及价格等多面综合优势明显,是最具性价比的轻量化材料。天风证券表示,随着一体化压铸技术的发展,铝合金压铸在车身与底盘结构件以及电池壳体上的应用有望逐步提升,从而提升铝合金压铸的单车价值量。

目前,多家上市公司已布局专用于一体化压铸的铝合金材料。

“在进行热处理时,新能源汽车上尺寸大且薄的一体化压铸件产品容易发生变形和气泡。高强韧非热处理压铸铝合金材料是一体化压铸的基础条件之一。”铝合金车轮生产企业今飞凯达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的高强韧非热处理一体化压铸铝合金新材料的开发工作正在正常推进中,将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一体化压铸件及大型一体化压铸件。

铝合金生产商立中集团近一个月共接待超200家机构调研。该公司称,2022年是一体化压铸行业深度合作和量产进一步落地的一年,也是公司免热处理合金发展的元年。公司免热处理合金材料拥有良好均衡的机械性能,能够更好应用于高强、高韧、超大型一体化压铸零部件的生产。

“未来,随着一体化压铸产业从新势力品牌扩展到传统乘用车品牌,从新能源汽车扩展到燃油车,免热处理合金的需求量有望大幅提升,在2023年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并于2024年至2026年进入市场的爆发期。”立中集团表示。

永茂泰7月下旬以来共举办4次机构调研活动,涉及46家机构。永茂泰表示,公司正在自主研发或与高校、下游汽车零部件客户合作研发免热处理高延伸率铝合金材料、高强度一体化压铸铝合金材料等产品,部分材料处于向汽车零部件客户送样、试制阶段,最终应用包括新能源汽车、传统燃油车、5G通讯等。

永茂泰曾于7月15日发布公告称,拟由全资子公司安徽铝业投资约5.7亿元(最终以主管部门备案金额为准)建设“高性能铝合金材料项目”,新建年产10万吨再生铝新材料项目及年产6万吨汽车用液态铝合金项目。项目建设期为2年。对于这一新建项目的前景,永茂泰表示,一体化压铸趋势将拉动免热处理铝合金材料需求的快速增长。公司本次新建项目,将提升供货能力,满足原有客户的增长需求和新开拓客户的需要。

镁合金新材料或迎大发展

除了采用整个铝合金材料进行一体化压铸外,上市公司也将目光聚焦到更加轻薄的镁合金材料。

汽车零部件生产商万丰奥威表示,镁合金的铸造性良好,其压铸速度比铝快,且镁合金压铸件比铝合金更薄。镁合金由于低密度、高比强度等方面的优异特性,加上更加优秀的降震减噪效果,是非常有价值的轻量化结构金属材料。

“镁合金材料技术在汽车部件一体压铸工艺具有相对于铝合金的延展性、可塑性等基础性能优势,是继铝合金材料在一体压铸应用后,一个重要的材料发展方向。”万丰奥威称。

龙头镁企云海金属8月3日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与高校和汽车厂商共同从设计端开始介入,着力于一体化压铸全产业链的发展,着力于镁和铝两种材料的同步发展。从一体化压铸用镁和铝的材料开始,到一体化压铸汽车部件的生产。公司会跟客户合作研发、试用、量产。

部分公司一体化压铸产品将量产

主营汽车制造装备类业务的瑞鹄模具近期两度被机构调研,参与调研机构数超过70家。瑞鹄模具曾在2021年年底宣布设立芜湖瑞鹄汽车轻量化技术有限公司,旨在于新培育轻量化零部件业务,并涉及一体化压铸技术。

瑞鹄模具在调研活动中表示,轻量化零部件业务目前正处于工程建设和生产准备阶段,部分产品已取得客户订单,并完成产品样件开发和试制试装,预计下半年实现部分投产;一体化压铸产品现前期主要为车身结构件,产品已取得客户订单,未来规划包括电池壳体等。据介绍,首批一体化压铸设备单机吨位主要为3500吨、4500吨,总吨位近2万吨。同时公司根据业务发展规划和客户产品规划,预留了6600至8000吨压铸机的空间场地。

瑞鹄模具表示,上述轻量化零部件产能为年产50万套,包括动力总成及三电系统、车身结构件等,预计2022年年底前实现部分批产供货,2023年全部投产并进行产能爬升。公司已进行未来产能规划,具体根据市场开拓和一期产能利用情况,适时启动二期产能建设。

铭利达7月27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最早从2017年即开始新能源汽车一体化压铸技术的研发,在国内属于比较早的开展一体化压铸结构件研发生产的厂商之一。最早是应用于北汽极狐汽车上的前后纵梁一体化铝合金结构件,目前已量产,产量在持续提升中。

“此外,公司在研发中的一体化电池托盘结构件应用于终端客户戴姆勒-奔驰,目前已处于小批量交付过程中,预计2023年开始批量量产。”铭利达称。

旭升股份8月15日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认可一体化压铸的前景,已做好材料、模具、设备配套设施等的储备。目前一体化压铸还处于前期阶段,在产品验收标准的确认、产品产量的稳定性、由主体厂自制还是交由供应商供货模式等商务条款还需确认。公司会在充分的商业条款落地以后择时快速切入。

浙商证券认为,目前一体化压铸工艺的普遍应用范围为白车身下车体,单车价值在8000元以上。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以及更多车企、车型上的应用,市场空间将快速扩容。中期来看,当行业渗透率达到20%左右时,市场空间将超过1000亿元。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