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A股钙钛矿概念股普遍上涨。
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perovskite solar cells)作为第三代太阳能电池,指的是利用钙钛矿型的有机金属卤化物半导体作为吸光材料的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薄膜电池技术路线,钙钛矿具有低成本和高效率的优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目前,国内有20多家企业在钙钛矿方面布局。具体来看,京山轻机、捷佳伟创、杰普特、协鑫集团、迈为股份(300751.SZ)、帝尔激光(300776.SZ)、隆基绿能(601012.SH)等企业占据“一席之地”,并且其布局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上游材料及中游电池及设备等领域。
在钙钛矿光伏电池设备和材料领域,国内企业的主要海外竞争对手包括美国的FirstSolar及日本的板硝子等企业。
协鑫光电创始人兼董事长范斌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国内以前的光伏技术,从晶硅开始到非晶硅碲化镉等都是在国外已经有了大规模成熟的产线之后国内再引进的。但是,钙钛矿是国内企业第一次原创性的开发,从实验室到量产阶段,国内都是遥遥领先。
“资本市场对钙钛矿技术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多方都愿意入股。前年我们在寻找投资人的时候还没有这样的关注度。” 范斌进一步表示,至于市场具体什么时候能够完全接受钙钛矿产品,还需要权威机构或数据来呈现。“我们初步判断,在产品实现量产后,快则一两年,慢则两到三年。”
东方财富证券分析称,钙钛矿组件投资成本较晶硅低,100MW组件成本低于1元/W,未来扩大至GW级产线后,成本可降至0.1美元/W.业内认为,眼下上游硅料价格持续上扬,导致晶硅电池的生产成本不断攀升。而与之相较,由于钙钛矿电池的制作过程不需要硅料,制作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所需的原材料价格较低,具有成本优势。
在电池转换效率上,钙钛矿单结电池的理论极限为33%,高于晶硅电池。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数据显示,晶硅电池的理论效率极限是29.4%,现实条件可实现的工程极限效率是27.1%。
但是,要实现钙钛矿电池的产业化仍有一系列的阻碍需要攻克。
“钙钛矿产品的产线制备中,良品率和稳定性是主要挑战。此外,如何将实验室已获得验证的方案,放大到具体产线中,也面临工程挑战。”范斌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陆陆续续有不少企业开始百兆瓦级别的中试线的开发,这些开发进度可能有快有慢。
近日,隆基绿能创始人兼总裁李振国在英文学术期刊《Engineering》上发表的评述论文《Prospects of photovoltaic technology》(中文译为《光伏技术展望》)中指出,“如果在未来几年里钙钛矿电池的寿命和大面积效率损失问题能够得到有效改善,那么钙钛矿或晶硅叠层电池有望成为未来的高效率电池主流。”
“目前钙钛矿的市场份额受产能的限制。”英国研究公司Rethink Energy预测称,2030年钙钛矿装机量可能将达到116.9GW,市场份额或将超过全球市场的29%。
在生产方面,钙钛矿电池设备技术壁垒极高,是电池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约束。
目前,国产的钙钛矿激光设备供应商主要包括杰普特(688025.SH)、帝尔激光(300776.SZ)、迈为股份(300751.SZ)等。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杰普特目前已有产品应用于钙钛矿电池。2021年8月,该公司为江苏大正微纳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大正微纳”)定制的全球首套柔性钙钛矿模切设备通过验收并正式投入使用。
另一光伏激光设备企业帝尔激光日前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公开表示,公司的激光技术能应用于钙钛矿电池生产环节。
此外,迈为股份(300751.SZ)为客户定制的单结钙钛矿电池激光设备已交付,京山轻机(000821.SZ)的RPD(全称“Rapid Plasma Deposition”,即快速等离子沉积技术)和PVD(全称“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即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均可运用于钙钛矿领域。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