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汽车产业再迎政策东风。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日前,北京市经信局发布《北京市关于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据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将从支持科技研发创新、支持技术装备产业化、支持产业创新发展、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示范推广应用、支持标准体系建设和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等7方面推出20条举措,助力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

事实上,今年以来,多地都出台了支持氢能产业的政策。其中,上海市提出,到2025年,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万辆;山东省提出,到2025年,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1万辆,累计建成加氢站100座;广东省提出,到2025年,到示范期末实现推广1万辆以上燃料电池汽车目标、年供氢能力超过10万吨、建成加氢站超200座。

中泰证券认为,2022年将是氢能及燃料电池行业的爆发元年,十四五期间各地的政策出台和产业的本土专利研发速度,以及商用车市场的销量都进入加速车道。

政策补贴加氢站支持产业发展

公开资料显示,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之一。而氢能汽车主要依靠氢气和空气中氧气进行化学反应产生电能,进而驱动电机让汽车行驶,整个循环过程排放物一般只有水,可实现“零碳排放”。

不过,当前氢能汽车的发展还有很多挑战。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解超朋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氢能源汽车的生产线没有建立起来,购车成本,以及用车成本并不低。行业发展还需达成以下四个目标,包括构建基础、完善体系、完善产业链生态,并开始规模化。”

一位燃料电池技术专家表示,目前氢燃料电池车降本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质子交换膜成本较高,技术还不够完善,另外制氢成本较高,从储氢系统到电堆、加注等环节的毛利率都偏低。

据了解,氢气在终端加注至氢燃料电池车时,需先后经历制取、存储运输以及加注三大供应链环节,因而销售价格直接取决于这三大环节的成本,尤其是在加注环节。据中国氢能联盟数据,建设一座500kg、加注压力35MPa的加氢站成本为1200万元(不含土地费用),相当于传统加油站的3倍,单位加注成本约13元~18元/kg。

值得注意的是,为加快氢能汽车的推广应用,《措施》通过补贴支持加氢站建设运营。鼓励新建和改(扩)建符合本市发展规划的加氢站,对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建成(含改扩建)的加氢站,按照压缩机12小时额定工作能力不少于1000公斤和500公斤两档分别给予500万元和200万元的定额建设补贴。对北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提供加氢服务并承诺氢气市场销售价格不高于30元/公斤的加氢站,按照10元/公斤的标准给予氢气运营补贴。

在车辆的推广运营方面,《措施》以省际间专线货运、城市重型货物运输、城市物流配送、城市客运等场景为重点,积极推动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对纳入并完成本市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项目的整车制造企业、车辆运营企业以及核心零部件企业,按照一定标准分别予以奖励。

氢能汽车应与锂电汽车互补发展

当下,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其中,重卡车型成为氢燃料电池汽车青睐的对象。“从技术特性上来讲,氢燃料电池车更适合向重卡方向优先突破。”一位陕汽技术人员曾告诉记者,由于氢燃料电池的功率和能量密度高,在载重和续航方面很有优势,因而更适用于高载重的重卡上。

在车企层面,不少公司已进入氢能重卡商业化落地阶段。中国重汽在互动平台回复称,公司前期已在工信部产品公告中推出多款新能源重卡车型,包括充电式及换电式重卡、氢能源重卡;潍柴动力作为国内重卡及动力总成制造企业,也成为国内首家氢燃料电池重卡商业化落地的企业。

“未势能源已在北京、天津、河北先期布局北京新发地农批物流、天津氢能汽车绿色物流运输示范项目,示范车辆规划数超千辆。目前,未势能源百千瓦级大功率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已配套‘雄安新区百辆级氢能重卡’。”据解超朋透露,未势能源等从事氢燃料电池产品研发的企业也在助力氢能重卡的落地。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7月,国内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094辆和1633辆,同比分别增长2.1倍和1.3倍。国金证券新能源与汽车研究中心则预计,下半年燃料电池单月装车量有望超千辆,氢燃料汽车开始步入大规模量产时期。

“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中,重卡车型占据了绝对的主力地位,主要原因是氢燃料电池的电堆系统不太适合做小体积去应用,而是要做大体积,这样成本分担会相对合理。”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

“就汽车而言,氢能的应用或许是必要性的。纯电动车目前虽火热,但纯电动技术更适用在短途出行。在一些小型车上,用锂电池更高效且节省,但大型车上用电经济性很差,需要背负高质量的电池,能耗过高。”解超朋认为,“不是说电池完全不用(在新能源车上),而是在某些领域是不行的。”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发改委3月23日公布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要重点推进氢燃料电池中重型车辆应用,有序拓展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客、货汽车市场应用空间。而对于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与锂电池纯电动汽车之间的关系,《规划》认为,应该逐渐建立两者之间互补的发展模式。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