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首个超强台风来袭——在中国南方持续高温终于“退烧”之后,近两天出现的台风再次让天气成为社交网络上的一大热议话题。

8月30日凌晨2点,今年第11号台风“轩岚诺”由强台风级加强为超强台风级,虽然9月2日其强度出人意料地减弱,但随着“轩岚诺”逐渐向我国靠近,它的强度将再度发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据中国气象局官方微信发布的最新消息,截至3日17时,“轩岚诺”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朱家尖岛南偏东方向约700公里的台湾以东洋面上。预计“轩岚诺”将以每小时15至20公里的速度向北偏西方向移动,今天夜间移入东海海面。强度再度发展,有可能加强为超强台风级,并逐渐向浙江东北部近海靠近。

据自然资源部预测,9月4日至5日,东海将出现8到12米的狂浪到狂涛区,近海海域海浪预警级别为橙色。

伴随着台风“轩岚诺”来袭,网络上也陆续产生了不少疑问:为什么年内首个超强台风直到9月初才来临?此次台风“轩岚诺”轨迹相当奇特,原因何在?台风的来袭对我国沿海地区将带来哪些影响?

带着这些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气象服务首席专家朱定真进行了电话采访。

台风“轩岚诺”的卫星云图图片来源:中国气象局

今年台风偏少与拉尼娜事件影响有关

8月末9月初才迎来年内首个超强台风,对于多数普通人来说,第一反应是这个台风“来得有点晚”。

对此,朱定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不仅仅是超强台风来得晚的问题,实际上今年整体出台风的时间都偏晚,台风个数也少,登陆我国的台风同样偏少。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何在?朱定真向记者分析,首先,台风偏少与今年拉尼娜事件影响有关。

一般来说,台风的生成需要海温和有利于台风胚胎生存的环流条件,但拉尼娜事件的出现,导致环流条件相较于常年偏弱,因此台风胚胎活动受到抑制,台风产生的个数也偏少。

此外,台风偏少的现象也与今年高温天气长时间持续密切相关。高温持续的直接原因是今年大气环流异常以及副热带高压的异常分布,而副热带高压的异常分布,也使得副热带高压南侧的台风活动区域环流出现异常,这也不利于台风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20年的首个超强台风同样是直到8月末9月初才出现:当年9月1日05时,第9号台风“美莎克”加强为超强台风,成为年内首个超强台风。

“轩岚诺”路径异常缘于引导气流变化

此次台风“轩岚诺”轨迹有颇多异常之处,其在海面上走出一个“V形”路径,这一现象也引起大家热烈讨论。

对此,朱定真告诉记者,此次台风“轩岚诺”轨迹异常,出现了一个“急转弯”,主要是由引导气流的变化引起的。

“台风的轨迹就像小时候玩的打陀螺游戏,有鞭子抽陀螺,陀螺就会向一个方向转动;但靠陀螺的内力,摆动方向是不确定的,可能就会东倒西歪。”朱定真这样对记者解释。

具体来看,在9月2日以前,整个副热带高压是打通的,呈现明显的带状,因此台风“轩岚诺”就沿着副热带高压的南侧向西走,甚至出现了南落。

台风“轩岚诺”路径呈现出V字形图片来源:中国气象局

但到9月2日以后,副热带高压出现了一个断裂带,给了台风一个向北的通道,这时候台风“轩岚诺”的路径就受到副热带高压偏西北的气流引导。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此次台风的路径呈现出原本由西偏南、后来又掉头向北的情况。

而就未来台风运行轨迹,中国天气网发布消息称,从“轩岚诺”的路径预报来看,目前仍不能完全排除它在华东沿海登陆的可能性。

预计3日起,“轩岚诺”将转向偏北方向移动,3日夜间移入东海海面,强度再度发展,并逐渐向浙江东北部一带沿海靠近。4日傍晚前后将在浙江近海海面转向东北方向移动,趋向朝鲜半岛南部到日本本州岛一带沿海。

“轩岚诺”还有可能恢复到超强台风强度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当前我国沿海各省份已对台风“轩岚诺”严阵以待。

例如,受台风“轩岚诺”影响,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已于9月3日16时发布海浪红色警报。

工作人员接到台风预警后,抢抓时间对码头开展加固工作图片来源:中国气象局

朱定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虽然从当前看台风“轩岚诺”登陆的几率比较低,但这个台风的体积非常大,强度非常强,数据显示,该台风十级风圈半径120~180公里、十二级风圈半径50公里。可以说,这是一个发育非常成熟的台风,还有可能恢复到超强台风强度。

而这样一个体积庞大的台风,即使不登陆,也会对周边两三百公里甚至更大的区域造成影响。这也意味着对于华东沿海地区来说,需要注意防范风力和雨水带来的影响。

而据中国天气网消息,9月2日至6日,台湾以东洋面、东海、杭州湾、长江口区、黄海中南部海域、福建中北部沿海、浙江沿海、上海沿海、江苏中南部沿海等地将有7~9级大风,阵风可达10~11级,其中台湾以东洋面、东海中部海域、长江口区、杭州湾、浙江沿海、上海沿海、江苏东南部沿海将有10~13级大风,“轩岚诺”中心经过的附近海面风力有14~17级,阵风可达17级以上。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