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是谁?他们为何被称为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出自《旧唐书·杨炯传》,据记载:"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四杰活动于唐朝高宗、武后时期。不过后世对他们名字的次序争论不休,一作王杨卢骆。一作杨王卢骆。初唐四杰是谁

他们被称为初唐四杰,可见都是初唐时期相当杰出的人物,可惜他们一生并非顺风顺水,卢照邻甚至投江而死,让人在惊叹他们才华的同时,也扼腕叹息。

王勃,字子安。隋末著名学者王通的孙子。14岁就进士及第,其后授予授朝散郎的职位。沛王李贤让他做了王府修撰。据说因《檄英王鸡》问而被高宗逐出王府。在虢州参军时,他因杀害官奴而被判处死刑。不过据说是才高遭嫉。在被赦免之后,死在省亲的路上。年轻时才华横溢,与杨炯,卢照邻、罗宾王并称“初唐四杰”,诗作能突破当时文坛宫廷诗的束缚,风格较为清新。其名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扫前人送别时伤悲的低格调,一直为人传诵。他的代表作《滕王阁序》在更是家喻户晓。

杨炯,华阴人。年少时变极为聪慧,过目不忘,27岁成为校书郎。武后时是婺州令。他的诗歌擅长五律,尤其是描写边疆生活的诗歌,如《战城南》和《从军行》,风格雄壮。在四杰的诗歌中,他的数量最少,成就略小。

卢照邻(约在636-695年之后)。幽州(现涿州,)。初任邓王府典签,后迁新都尉,并因风疾辞职。隐居太白山后,因滥食丹药被毒死,手脚都残废了。后来他搬到了阳翟县茨山,买园筑坟。死于政治挫折和疾病。他一生失意,只担任过几个低级官员。心中悲愤不,著有《五悲文》。他以诗歌而闻名,最好是七言歌行风格的。作品色彩丰富,内容丰富,意境清晰,以韵取胜。代表作《长安古意》揭露了上层社会的奢靡生活和内部斗争,在初唐的长歌行中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骆宾生于婺州义乌。他入朝后,因多次上书议天下大事,被定罪下狱,贬为县丞。其后随徐在扬州起兵于反对武则天。他们失败了,其后有人说他被武则天杀死了,也有人说他看破红尘出家当和尚去了。他擅长七言歌行内容,曾创作过与卢照邻《帝京篇》相似的代表作《长安古意》,篇幅更长,编排更紧密。他还擅长五言诗、骈文。随徐在军队时,写下了著名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据说连武则天读了这篇文章之后,都对他大加赞赏。

初唐四杰是谁,可以说王杨卢骆还是说杨王卢骆,这四人都跳出了宫体诗的桎梏,诗风也为之一新,所写题材更为扩大,是唐诗的揭幕着。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