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裴熔熔 徐兵 陈玉静)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振兴,产业振兴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尤其是对于农业农村大省河南来说,要扛稳“中国饭碗”“国家粮仓”的重担,更是需要多样化金融工具的助力。

《河南省“十四五”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到,要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促进资源共享、链条共建、品牌共创,形成企业主体、农民参与、科研助力、金融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在此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金融机构积极性,创新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将金融活水引向田间地头,河南的创新金融“工具箱”里究竟有什么?


(资料图)

银行保险撑起农民增收“保护伞”

田间地头正成为金融服务热土

银行保险是乡村振兴建设中最有力的“触手”。

周口种粮大户王亮承包了百余亩地,今年小麦冬种,他早早预定好了种子、化肥等农资,但在支付尾款时,资金临时短缺让他犯了难。当地农商行了解到他的困难后,及时为他提供了信贷支持。“多亏这十几万元贷款,农时一点没耽误,种地心里踏实多了。”王亮说。

“今年遭遇了高温少雨天气,我们合作社种的高粱因旱灾受损减产严重,多亏了人保财险邓州支公司及时高效的理赔,让我们的收成在旱灾之年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为我们增收撑起了‘保护伞’。”邓州市国裕金丰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建设满脸激动地说道。

放眼全省,越来越多的农户像王亮和周建设一样通过金融机构的支持解了燃眉之急。长期以来,基础设施不健全、信用体系缺失、专业人才缺乏等短板制约了农村金融的发展。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随着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金融机构对农村地区的服务不断增多,金融活水也正在源源不断地流向田间地头。

记者从河南银保监局了解到,截至今年6月末,全省实现涉农贷款余额2.53万亿元,较年初增加853.46亿元,居全国第4位,连续多年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上半年,全省农业保险保费收入49.43亿元,居全国第3位,累计为938.35万农户提供风险保障1291.86亿元,同比增长20.59%,大幅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金融服务真正下沉到“三农”,还需进一步打好政策“组合拳”。记者了解到,脱贫攻坚期结束后,河南银保监局迅速成立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在出台《河南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专门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银行业保险业服务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通知》,高目标引领涉农信贷投放,建立专门统计制度,采取季度通报、年度考核、不定期调度督导等措施,推行不良容忍、尽职免责制度,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在信贷审批、授信权限、资源配置、资金定价、考核权重等内部政策方面加大倾斜。

今年以来,河南一方面加大信贷投放,优化重点领域金融供给,坚决扛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以“种子和耕地”为核心,优先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信贷需求;另一方面强化保险保障,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全面对接“三农”风险保障需求,加快推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河南还聚焦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农民增收等乡村振兴重点领域,深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提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乡村振兴金融创新试点三大行动,全面服务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保险+期货”创新试点模式持续优化

保障农业经营主体风险无忧

自2016年我国首次提出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以来,“保险+期货”已连续7年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作为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创新项目,近年来,“保险+期货”项目规模和覆盖保障范围不断拓展,在稳定农户收益、推动乡村振兴等方面产生显著效果。

河南拥有新中国首家期货市场试点单位——郑商所。郑商所更是从农产品期货起步,始终将服务乡村振兴作为必须扛稳的政治责任。

郑商所相关负责人介绍,郑商所已上市涉农期货、期权产品19个,覆盖粮、棉、油、糖、果、农资等行业领域。后续郑商所将持续推进鸡肉、大蒜等更多涉农期货产品研发,为农业产业链相关主体提供更优质的风险管理平台。

作为服务乡村产业振兴、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自2016年起,郑商所持续推进“保险+期货”试点工作。截至2021年底,累计在棉花、白糖、苹果、红枣、花生等5个品种上,支持开展127个“保险+期货”项目,投入支持资金超3亿元,覆盖全国11个省(区),惠及25万农户。其中,河南地区落地项目3个,涉及花生、苹果等品种。

2022年4月,郑商所2022年“保险+期货”试点工作正式启动,目前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和农户积极参与其中,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力度也在逐年增强。

以延安地区开展的苹果“保险+期货”试点工作为例,2022年“保险+期货”试点工作开启以来,在中国证监会、中期协和郑商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当地政府的积极协助和支持下,期货公司在延安地区开展了模式多样的以“保险+期货”为主的风险管理项目,从苹果价格险试点到为果农提供产量和价格双重保障的收入险,从交易所项目到政府财政补贴型保险项目,苹果“保险+期货”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和完善,为果农、合作社、涉果企业提供了有效的风险保障。

“通过多年的宣传培训和项目的良好运行,果农们不仅收入得到了保障,而且获得了额外的收获——对期货市场的认知,学会了利用期货价格信息指导苹果现货的销售,学会了按照期货标准引导苹果的种植,产好果卖好价。”长江期货相关人士表示。

郑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郑商所将认真践行服务乡村产业发展的相关要求,持续优化完善“保险+期货”创新试点模式,保障农业经营主体的风险“无忧”,助力国内农产品生产经营稳健发展。

政府涉农投资基金多点开花

2015年以来累计出资近40亿元

在全面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基金正发挥重要作用。

河南省财政厅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累计出资近40亿元,设立现代农业、农业综合开发、现代种业发展、世行绿色高质量发展等政府涉农投资基金,撬动社会资金近60亿元,重点投向发展前景广阔、联农带贫成效好的未上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现代农业基金、农业综合开发基金累计投资农业产业类项目70余个,成功培育秋乐种业、花花牛乳业、牧原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

河南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迈上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河南涉农基金领域动作频频。2022年以来,一批新的涉农基金相继设立。

2022年4月,河南省政府出台《“中原农谷”建设方案》,聚焦国家种业、粮食安全重大需求,打造要素共享、协调创新、具有独特品牌优势的“中原农谷”。10月,为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支持“中原农谷”产业培育,加快推进“中原农谷”创建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区,河南省财政厅印发《“中原农谷”投资基金实施方案》,方案指出,由河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设立总规模30亿元的“中原农谷”投资基金,首期10亿元,基金主要投向符合“中原农谷”总体发展规划的生物育种、绿色农业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产业配套重大设施项目。

2022年8月,为扶优培强河南省优势种业企业,推进种业科技创新,建设现代种业强省,河南省财政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发起设立河南现代种业发展基金(以下简称基金),并下达一期财政出资部分2.5亿元,此举标志着河南省首只种业发展基金正式设立。

作为河南生物育种中心的第一大股东、河南省首只种业发展基金的基金管理人,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农开公司)相关人士表示,公司作为省内唯一的省级涉农综合性投融资机构,在全省推进现代农业强省建设和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基金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新路径。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河南农开公司积极培育秋乐种业、花花牛、想念、白象、九多肉多等农业龙头企业和特色农产品品牌,支持生猪、奶业、香菇、苹果等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今年以来,河南农开公司下属农开基金、中原联创、河南高创、扶贫搬迁公司等相继与省内有关市县(区)合作,设立乡村振兴基金、食品产业基金等,在乡村产业振兴领域下好“先手棋”。

国有担保体系作用凸显

省农担公司累计服务50.83万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省内国有担保体系也正在发挥着重要职能作用,服务着乡村大地。

辉县市豫北种业有限公司是国家生物育种成员单位,也是新乡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年销种子量1500万公斤左右,市场覆盖河南、江苏、安徽、河北、山东、陕西、湖北等省份。该公司还侧重于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推广和产业化开发,与各大科研院所合作的“西农100”“郑品优9号”“师栾02-1”等,都是备受市场认可的优质小麦品种。

看似形势一片大好,但其实豫北种业董事长王五恒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心结,就是资金。“小麦种子收储,每年都集中在六七月份,6月~11月库存需要占用大量流动资金。从银行贷款,放款周期慢不说,月息都要9厘多,而且将仓库作为抵押物还会产生管理费、伙食费等各种费用,综合成本很高。”王五恒说。

自2020年开始,情况有了改变。当年河南农担公司结合行业需求,开发了“良种担”批量担保产品,担保额度在10万元~200万元之间,包含贷款利率和担保费率在内的综合融资成本不超过8%,使用期限可达24个月,仅需要客户提供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不需要其他抵押物。

“去年我们通过河南农担公司申请到了200万元的‘良种担’贷款。手续还特别简便,通过手机线上申请、签合同、缴费,不到一星期贷款就办好了,不用来回跑。”王五恒说,这笔担保贷款可以随借随还,不用不收费。“麦收临近,今年我们又一次支用200万额度,马上就能派上用场了。今年又可以多收储百万公斤种粮。”

在如今的河南,像豫北种业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作为河南省唯一一家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河南农担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2016年8月实现首批放款至2022年9月底,公司已累计为全省50.83万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放款规模649.18亿元,在保214.93亿元,年度新增170.18亿元。

中原再担保集团、河南农开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等也在服务乡村振兴领域不遗余力。截至9月末,中原再担保集团在保余额490亿元,其中支小支农业务453亿元,占比92.56%,较2021年同期增长了73.37%;河南农开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也开发了“设备贷”“青贮贷”等多种创新产品,为农业经营主体解决融资难题……

省内国有担保体系持续发力的背后,是相关企业的担当,也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推动。《河南省“十四五”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即明确要求,要以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为纽带,促进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有机融合,放大财政支农政策效应。今年年初,河南省《关于进一步发挥农业信贷担保作用 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发挥农业信贷担保作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行动的通知》等文件也相继印发,要求切实发挥农业信贷担保作用,有效破解农业发展中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服务乡村振兴发展大局。

乡村振兴债券助力企业直接融资

为乡村建设提供专项支持

2018年8月20日,四川省泸县乡村振兴专项债券成功发行,系全国首单,拉开了国内乡村振兴债券发行的大幕。从地方政府到单个企业,从专项债券到乡村振兴票据等创新品类,发债已成为振兴乡村的重要力量。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披露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乡村振兴债券共发行176只,募集资金1537.76亿元。由于2021年新推出乡村振兴票据,该年度乡村振兴债券发行数量和规模同比均呈现10倍以上增长。相较2018年乡村振兴债券起步阶段的发行数量3只和发行规模5.90亿元,乡村振兴债券用较短的时间实现了较快增长。

具体到河南,河南省也是国内较早发行乡村振兴主题政府专项债券的省份。河南省企业乡村振兴债务融资工具首秀是2021年4月20日,河南中原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乡村振兴)在银行间债券市场顺利发行,发行金额5亿元,部分募集资金专项用于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等乡村振兴领域,期限3年,票面利率3.79%。该笔债券获得了市场高度认可,吸引了保险资管、银行、券商等多家投资人3.3倍超额认购。

此后不久,河南省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河南水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相关主题债券也相继发行,其中河南水利投资集团发行的“绿色+乡村振兴”双标债券系河南首单。

今年以来,河南省对于企业发债融资推动力度持续增强。8月份,河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等7家单位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河南企业利用债券市场融资的意见》,刺激企业发债热情,培育债券市场良好环境,多举措做好风控管理。在乡村振兴债券发行层面,也取得了新突破。

9月27日,河南省中豫小镇建设管理公司发行2022年面向专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乡村振兴公司债券(第一期),发行规模15亿元,债券期限3+2年,发行利率为3.5%。该债券为河南省2022年首单乡村振兴债,创河南省债券发行人首次亮相最大规模、最低利率。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吕柏乐撰文指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就是乡村振兴。在中央支持引导、地方积极作为、债券市场落实推进的“三方一体”格局下,债券市场在服务乡村经济发展、优化乡村振兴资源配置、支持宏观调控和区域产业统筹调度等方面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预计未来更多的社会资本将通过债券市场投向乡村振兴项目,解决乡村发展瓶颈,多方面支持乡村经济良性发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