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机场能耗持续增长,资源环境约束日渐明显。

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一份最新专报建议,以保护机场及周边环境质量为目标,加强机场环境监测、管控和治理。


(资料图)

“近年来民航机场在加快推动绿色发展的同时,一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有效解决和改善。”这份题为《关于推动绿色机场高质量发展的思考》的环境发展专报称,绿色机场探索与突出环境问题治理进度尚不同频,制约绿色化水平的整体提升。

据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的2021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21年底,我国境内共有运输机场248个,比2020年底净增7个;全国在册管理的通用机场数量达到370个,比2020年底净增31个。

按照《“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将续建机场34个、新开工机场39个,开展首期工作的有67个。预计到2025年,民用运输机场数量达到270个以上。

该规划提出,加快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深圳、昆明、西安、重庆、乌鲁木齐、哈尔滨等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建成成都天府机场,规划建设珠三角枢纽( 广州新)机场,推进天津、沈阳、济南、兰州、南宁、贵阳、拉萨等区域枢纽机场扩能改造,实施厦门、呼和浩特、大连、南通等机场迁建。新建一批非枢纽机场,重点布局加密中西部地区和边境地区机场。

环境发展中心是生态环境管理的综合性技术支持与服务机构。据该中心研究人员介绍,航空噪声目前仍是机场环境影响中最为棘手的问题。

调查发现,全国除远离市区的拉萨机场外,几乎所有省会以上城市的枢纽及干线机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飞机噪声影响问题。广州、昆明、合肥等城市的机场都曾因噪声扰民实施搬迁。

“如不能妥善应对和解决噪声问题,更多机场将被迫迁建,新机场甚至可能面临无处可建的尴尬局面。”环境发展专报称。

研究人员介绍,此外,飞机尾气也是污染防治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是机场内最主要的大气流动污染源,而目前国内尚没有明确的技术规范指导,相关影响预测与评价也开展较少。加之飞机尾气排放与飞机机型、发动机型号、飞机运行状态、机场的航空业务量等相关因素有关,绿色机场建设仍需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持续深入推进防治和减排。

2022年7月30日,国内某机场。摄影/章轲

调查人员还发现,多地机场绿色发展与部门统筹管理尚不协调,不能充分保障机场全生命周期内的全面绿色发展。

环境发展专报称,一方面,民航管理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尚未完全打破绿色机场建设壁垒,导致机场绿色发展政策标准体系不够健全,发展方向不够清晰,绿色机场未形成协调一致的有力支撑。另一方面,部分机场管理体制不协调、衔接不顺畅,运营中还存在相关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导致机场规划、建设、运营的分解更增加了绿色机场推进的难度。

科学管理和应用技术的突破是加快实现绿色机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但调查发现,目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绿色机场管理体系尚不完善,以《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为代表的生态环境相关标准规范亟需修订更新。应用于绿色机场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大多数技术目前尚不成熟,效仿或跟随其他民航发达国家的情况仍较为普遍。

环境发展专报建议,完善机场环境噪声防治,综合考虑我国机场的特点、飞机噪声水平、机场周边受影响的人数、噪声评价量等因素,加快修订机场环境噪声相关标准;强化机场大气污染防控能力,从加强机场重点污染源达标排放管理、提升机场规划环境合理性等方面,研究环境管理减排的路径,减少污染物排放。

同时,加快推进绿色机场技术发展和创新,综合研判未来民航新技术研发及应用情况,超前部署战略性技术;继续深化数字化、智慧化在机场建造领域的应用,鼓励开展温室气体与污染物协同减排相关技术研发、示范与推广;制定民航绿色发展规划,把节能降碳作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协同控制温室气体与污染物排放,形成强有力的政策体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