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第一重仓股贵州茅台近期“跌跌不休”。

10月27日,贵州茅台大跌4.31%,盘中一度失守1400元/股大关,最终收于1401元/股。当天,北向资金净卖出该股近3亿元。


(资料图)

鉴于贵州茅台是离岸大型公募基金持有比例最高的A股上市公司,这种大规模卖出叠加股价下跌,不禁令外界开始担忧未来资金流出压力仍可能加剧。

根据第一财经对几家国际机构的采访,海外投资者普遍认为,现在投资中国是在“一个缺乏Beta(整体市场的涨幅)的市场里寻找Alpha(个股超出市场平均涨幅的超额收益)”,尽管目前估值便宜,但此前已较为轻仓的机构仍选择继续观望。投资者关心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疫情防控政策变化、房地产市场前景、中国经济的中长期潜在增长率、地缘政治走向等。

大盘承压,茅台重挫

一向颇为坚挺的贵州茅台,近期抛压明显加剧。近一个月来股价跌幅超25%,近一周以来的跌幅就将近15%。

“白酒的特点是消费高度集中在春节、端午、中秋、国庆,其间销售可能占到全年的90%。”某外资私募投资人士对记者表示。然而,目前看来,消费明显在旺季受到疫情散发影响。

他对记者表示,目前机构的换仓行为可能也在加剧这一重仓股的压力。“临近年底,公募基金都到了冲业绩排名的季节,茅台超额收益有限,于是大家可能开始卖出流动性最好的股票,买入市值更小且更容易有希望反弹的公司。”该人士所在机构近期将贵州茅台的持仓比例降至仅1%。

国庆节后白酒板块持续承压,10月以来申万白酒指数下跌逾15%,市场对白酒股预期骤降,源自三方面:一是国庆期间疫情多点散发,旺季预期落空,节后经销商库存及现金流压力有所提升,且淡季茅台批价有所回落,加之明年春节较早,部分投资者对12月开始的春节回款产生担忧;二是节后禁酒令传闻发酵,导致板块短期避险情绪加重;三是受美元加息预期等影响,外资近期流出较快。

尽管市场情绪的宣泄或导致贵州茅台股价持续承压,但就基本面来看,其中长期仍或存在支撑。

国际投行Jefferies分析师John Chou对记者表示:“投资者似乎对飞天茅台批价前期的小幅回落感到担忧,并认为这或导致直营渠道增长放缓,且公司不太可能提高出厂价,经销商或对茅台周边产品的进货意愿降低。我们咨询了专家,认为供应量控制和直销渠道将有效控制飞天茅台价格。我们重申买入建议,相信茅台能守住飞天茅台价格进入‘双11’促销。”

他进一步解释称:“我们与专家的沟通表明,‘双11’期间,茅台可能会有合理的飞天茅台供应量,如果需求好于预期,茅台将会继续增加产量。回想一下,在2012~2015年的下行周期中,茅台在控制供应方面并没有那么灵活。此外,通过直接渠道的努力,茅台将产品有效地分配给了更高质量的客户。也就是说,更多茅台酒被卖给了真正的茅台饮用者,而不是经销商。这可能会降低经销商在二级市场倾销库存的风险。”

观望情绪下外资“标配”中国

不仅外资重仓股贵州茅台等遭遇抛售,近一周来整体中国市场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MSCI中国离岸指数周一(10月24日)收跌8.2%,截至26日收盘仍下跌5.6%。恒生指数周一下跌6.4%,跌至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点。这些走势与全球市场近期的反弹形成了对比。截至26日,标普500指数上涨2.8%。

“全球投资的长线基金(Long only fund)一般都以MSCI亚洲或MSCI新兴市场指数作为基准来发行基金产品。但是由于中国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同时中国股票在 MSCI中的占比很高,为降低市场风险,有些基金开始发没有中国市场敞口的新兴市场基金产品。”国泰君安国际近期表示。尽管如此,鉴于市场估值便宜,国际机构也在等待不确定性下降后加仓的机会,相较于离岸市场(港股、中概股),A股更受青睐。

上述机构表示:“经过一年多的市场调整,中国股票价格已经相当便宜。鉴于许多海外投资者已把中国股票的仓位降到低位,而且今年业绩普遍不佳,所以很多投资者都很焦虑,生怕年底之前有什么好消息导致市场反弹。因此只要政策有一些积极变化,中国股市出现强势反弹的可能性很大,反转的基础依然存在,只欠‘催化剂’。目前,也有少数海外投资者开始做中长期布局,希望借助当前的股市低迷选取优质龙头股逐步建仓,为未来取得良好的中长期回报奠定基础。”

根据记者的观察,年初多数外资对中国市场持“超配”(Overweight)的观点,原因在于中国与发达市场的货币政策周期开始分化。目前,多数外资并未“低配”(Underweight)中国,而是保持“标配”(Neutral)的状态。

“我们仍认为中国股市的风险和上行空间是平衡的,投资者应考虑坚持基准配置,而不是减持。”瑞银本周表示。该机构认为,中国经济应该会在2023年复苏。2022年三季度GDP增长的反弹也表明,经济正在复苏的道路上。

“我们的核心观点是,2023年经济增长和收入将会改善。政策支持应有助于房地产销售复苏,2023年二季度疫情可能出现好转也应能提振消费。我们预计,在强劲的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活动和更大的消费支出推动下,中国经济将增长5%左右。”

在眼下不确定性未消除的背景下,投资者开始选择波段操作,更具有弹性且近两年持续低迷的医药板块开始崛起,尤其中医药这一新细分领域受到市场关注。此外,9月国家医保局表示创新医疗器械暂不纳入集采,也引爆市场。有关方面提及,创新器械的临床使用量还不够大,医院应用仍不成熟、市场竞争也由于获批的企业数量较少并不充分,随之也没有历史使用量和临床偏好作为参考,故难以实施集中带量采购量和价的评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