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宜昌市远安县花林寺镇机声轰鸣,由湖北交投集团投资163亿元建设的襄阳至宜昌高速公路宜昌段正式开工。襄宜高速建成后,襄阳至宜昌通行时间将缩短一半至1.5小时,武汉-襄阳-宜昌的交通结构将由“Y”型升级为“△”型,有力推动宜荆荆、襄阳两大都市圈协同发展,提高辐射能级,带动湖北全域发展。

交通先行

昨日正式开工的襄宜高速宜昌段全长88.5公里,项目按照100公里/小时高速公路标准建设,投资估算约162.8亿元,建设工期48个月。襄宜高速襄阳段近日也召开了工程方案专家咨询会,进入开工倒计时。


(资料图片)

襄宜高速公路建成后,襄阳至宜昌通行时间将由之前的3小时下降至1.5小时,缩短一半,带动襄阳、宜昌两地的65个A级以上景区,惠及群众近千万人,挖掘开发沿线文化旅游资源潜力巨大。

早在2019年,宜昌、襄阳两市交通运输部门便签订框架协议:共同推进襄阳至宜昌高速公路建设、完善区域高速公路网布局、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合作共赢。

特别是今年6月,湖北提出“加快建设以武汉、襄阳、宜昌为中心的三大都市圈”以来,襄阳、宜昌两大都市圈交通联通建设更进一步提速。

9月28日,襄阳至荆门高速铁路(下称“襄荆高铁”)破土动工。总投资197.44亿元、设计时速350公里的襄荆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之一“呼南通道”的组成部分。该项目建设工期3.5年,计划2026年竣工,届时乘高铁从襄阳至荆门不到半小时。而且,襄荆高铁还打通了湖北中部城市北上的通道,宜昌、荆州、荆门等城市北上经襄阳、郑州可直达北京,不用再绕行武汉。

荆荆铁路、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两条高铁今年也按下“快进键”。荆荆铁路计划2024年12月建成通车。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预计在2025年前后建成,并在荆门西站与襄荆高铁对接,伴随着襄荆高铁的通车,坐高铁从襄阳到宜昌车程也不超1小时。

此外,枣潜高速公路襄阳北段、襄阳绕城高速南段等多条高速公路也力争年内通车。通车后将进一步实现襄阳、宜荆荆两大都市圈的交通“硬联通”。

提高辐射能级

早在2000年,湖北省提出“一主两副”发展思路,即以武汉为龙头,襄阳、宜昌为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形成“三驾马车”拉动全省发展的格局。到2021年7月又勾画出“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将原来的“一主”从武汉扩容为武汉城市圈,两翼从宜昌、襄阳升级为襄十随神城市群、宜荆荆恩城市群。

2021年,襄阳市、宜昌市GDP双双突破5000亿大关,并带动“襄十随神”“宜荆荆恩”两个城市群经济总量分别突破万亿元大关。

依托圈内汽车产量占全省45%的优势,襄阳都市圈正联合武汉共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汉孝随襄十”万亿级汽车产业走廊。在抢抓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风口方面,襄阳正在加快建设“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现已聚集30多家新能源汽车骨干企业。同时,襄阳的航空航天、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现代化工等产业链年增幅也达到20%左右。

再看宜昌,宁德时代、广汽传褀、安琪酵母、宜化集团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在此地扎堆,去年GDP增速达到16.8%。宜昌、荆州、荆门不仅共同申报“国家级磷化工产业集群”,门诊费用结算、公积金缴存贷款等公共服务也实现了共享。

区域经济专家、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叶青表示,湖北虽然早就提出“一主两副”发展思路,但经过20多年、多次规划调整,内涵实质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今年的新提法已不再强调中心城市的一城独大,而是要求中心城市引领周边城市协同发展,通过打造三大都市圈让更多的中小城市享受发展红利,提高中心城市的辐射能级,最终带动湖北全域发展。

据悉,在近期举行的湖北省四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上,武汉都市圈集中开工项目869个,总投资4733亿元;宜荆荆都市圈集中开工项目654个,总投资3135亿元;襄阳都市圈集中开工项目474个,总投资2401亿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