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条件的可以进行现房销售,继续实行预售的,必须把资金监管责任落到位,防止资金抽逃,不能出现新的交楼风险。”
17日,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2023年房地产工作要以“增信心、防风险、促转型”为主线,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其中,在“促转型”方面,会议明确了上述工作重点。
(资料图片)
会议称,2022年,住建部门用力推进“保交楼、稳民生”工作。今年,要继续推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化解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努力提升品质、建设好房子。
广东省城乡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保交楼是保障民生、巩固购房者信心,从而推动地产销售回暖的关键。但作为一项全新且亟需解决的任务,在多方主体、各方诉求差异之下,依然挑战重重。
2022年年中以来,全国多地楼盘出现大面积停工、烂尾现象。当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压实地方政府责任,保交楼、稳民生”。随后,中央层面于8月和11月相继推出2000亿专项借款和2000亿再贷款,为保交楼提供资金支持。
根据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的最新数据,2022年全年,全国房屋竣工面积86222万平方米,下降15.0%。其中,住宅竣工面积62539万平方米,下降14.3%。
另据市场机构克而瑞地产相关研报,截止2022年12月31日,32个典型城市重点监测的290个项目中,126个项目仍处于停工状态,16个项目间歇式、小范围复工,二者累计占比接近50%。真正全面复工项目仅62个,占总量21%。
楼房交付问题的背后,是房地产企业的现金流困境。
此次全国住建工作会议对此明确,要“抓两头、带中间”,以“慢撒气”的方式,防范化解风险。
其中, “一头”是抓出险房企。一方面帮助企业自救,另一方面依法依规处置,该破产的破产,该追责的追责,不让违法违规者“金蝉脱壳”,不让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蒙混过关。切实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做好保交楼工作。
另“一头”是抓优质房企,一视同仁支持优质国企、民企改善资产负债状况。
在供给侧纾困的同时,会议也对需求侧的调控方向予以明确。
会议提出,要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增强政策的精准性协调性,以更大力度精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提升市场信心,努力保持供需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同住宅产业发展相协调,严控投机炒房。
李宇嘉称,会议强调“房住不炒”,就意味着今年并不会大范围或大幅度进行需求侧的松绑或刺激。但同时,去年是有数据以来房地产市场量价下滑幅度最大、风险爆发最大、各方预期最为悲观的一年。考虑到房地产对于民生保障、发展安全、经济稳定和地方财政有着巨大影响,今年需要“以更大力度精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根据城市的基本面、楼市运行情况,来差异化地实施楼市调控,有所为有所不为。
2022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3583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4.3%;商品房销售额133308亿元,比上年下降26.7%。
李宇嘉称,根据此次会议内容,2023年,房地产市场的工作重点有三:稳定楼市、纾困企业和保交楼。“但从疫情后居民的收入、就业、预期来看,短期内行业和市场依旧延续下滑,比如量价还在大幅度下跌,稳楼市难度很大。楼市不稳,特别是量价下跌,企业纾困、资金链缓解的难度就很大。此外,保交楼进入攻坚阶段,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都是存在资金硬缺口的。故此,要实现这三项年度工作任务,挑战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