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面实行注册制改革的正式启动,中国资本市场迈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历时三十多年的审批、核准制即将退出历史舞台。这不仅是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也是市场生态的重塑。
【资料图】
市场生态的变化,会给不同参与主体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未来,投资者结构将如何变化?哪些公司会享有更高的估值溢价?一二级市场价差会如何变化?注册制时代,散户通过炒股赚钱的难度是否会增加?
2月9日,第一财经举行全面注册制改革“五日谈”系列线上直播讨论会第四期,邀请兴证资管首席经济学家王德伦,LRI江远投资创始人、CEO 张江,华鑫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严凯文,太平洋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冬冬,聚焦注册制时代的“价值投资”。
对A股短期走势影响不大
从上市公司的业绩、流动性和风险偏好等多个角度出发,全面注册制实施后,会如何影响A股市场?又会对市场生态、流动性带来怎样的变化?
“不要高估对市场短期的影响,也不能低估对市场长期的影响。”王德伦说,从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的经验来看,注册制对A股短期走势影响不大。历史复盘来看,短期内注册制推行后,主要股指有涨有跌,成长和价值的表现差异不大,结果的差异主要还是取决于注册制推出的具体时间,注册制本身不是决定性因素。
王德伦以三个板块举例。2019年1月,科创板试点启动时,市场正处于上涨初期,后续成长股占优的原因,在于国内经济弱复苏和海外流动性由收紧转为宽松。2020年4月,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方案通过,当时经济处于疫后修复阶段,海内外流动性宽松共振,价值股短期表现略好于成长股。北交所注册制推出时,市场则处于情绪高点,后续指数在海外流动性收紧下以下跌为主。
严凯文也认为,注册制不会改变 A 股整体走势方向,中长期来看,A 股整体方向仍取决于自身基本面。全面注册制改革有助于提升市场信心,A 股估值体系可能会进一步向成熟市场靠拢。此外,全面注册制度对主板市场的流动性影响也相对有限。
“目前各板块定位都有明确的划分,主板实行注册制,也不意味着放松质量要求,反而审核把关更加严格。在交易所审核、证监会注册的基本架构不变的前提下,上市发行的节奏整体可控,这也意味着全面注册制并不会带来IPO数量爆增。”严凯文称。
“未来会有一批符合国家发展新动力的企业将得到资本支持。”张江认为,注册制的本质是把选择权交给市场,强化市场约束和法制约束,从而建立起一个更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未来,估值分化在所难免,市场也将更注重价值投资。“全面实行注册制之后,信息将更为透明,责任也更加明确,市场秩序更规范。”
“注册制下的审核精神是“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实质性审核大幅减少,上市条件更包容,从而带来了新申报家数大幅增加。”张冬冬认为,全面注册制后,机构化占比将有所提升,轻研究重博弈的定价方式将有效改善,收益分配回归研究能力,散户的比例将大幅减少。
张冬冬还认为,企业退市将更为常见。参考美股市场,美股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发行和上市审核监管分离,并配合严格的退市制度。“A股实行全面注册制后,需配合严格合理的退市制度,有进有出,吐故纳新,才能实现A股新陈代谢,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
打新成了技术活
当壳资源优势不再,打新也成了技术活。新股常态化发行后,打新难度提升,该如何转换策略?
“以前打新的收益确定性很高,甚至被作为“无风险高收益”的象征,决定打新收益高低的是资本和账户的多少,这种确定性的高收益来自于核准制下23倍市盈率定价带来的溢价。”张冬冬说,全面实行注册制后,定价机制改为市场化询价,由于参与询价的多为专业机构,且有询价高剔规则等机制,估值较为合理,这使得原先核准下的溢价消失。
新股开始频频破发,打新的不败神话不再。张冬冬建议,投资者不能再“逢新必打”。“未来打新的收益更多要依赖于研究能力,寻找新股定价和其基本面定价的差异来取得收益。这对于大部分普通投资者来讲难度较大,除非是自己非常熟悉的赛道和公司,在有一定金融知识的基础下才能有较高的胜率。”
严凯文提出,机构应发挥新股定价的有效性。“保荐机构要综合考虑企业发展所处的阶段、竞争优势和商业模式等因素,以及发行公司所属行业的平均估值水平、可比公司二级市场估值水平。”
张冬冬也说,更多新产业、新科技的企业上市,要求机构与时俱进,覆盖面要全面、精准、深入。可以预想的是,在全面注册制下,研究能力未来将成为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在未来的市场中,如果不注重研究能力,而专注于博弈、内部消息、坐庄炒作等投资者,无论是散户还是机构最终都会被市场淘汰。”
头尾部估值加剧分化
参考科创板、创业板的经验,股票供给增加的情况下,估值中枢也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未来这一情况是否会更加明显,同时加剧上市企业头尾部的估值分化?什么样的公司会在未来享有更高的估值溢价?
王德伦认为,从科创板的经验来看,头部和尾部公司享受的估值差异非常大,头部公司当前PE可以达到四位数,远期PE仍然在100倍以上;而尾部公司PE甚至还不到10倍。
王德伦预计,随着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优质公司有望获得显著高于同行的估值。此外,具备以下特点的公司也可能会被市场看好:一是壁垒突出、科技领先的公司,科创中的“小巨人”;二是未来想象力丰富,即使当前财务亏损,市场可能也会考虑到长期市场空间而给予高估值;三是与海外市场联系紧密,能够做全球业务,市占率提升空间大的公司。
在张江看来,随着注册制改革提速,未来企业评判标准将更多元化。往后市场各参与方不仅要懂行业,还要懂专业。比如,提升对医药研发管线的判断,科技不同技术路线的判断等。
“这对我们创投是日常要求,二级市场经过科创板和创业板的试点,我相信现在能力已经增强了很多,但仍需要经过大浪淘沙的过程。”他说。
关于未来主板上市企业可能的估值变化,严凯文做了一个统计。2020年8月完成发行的23只创业板新股的发行市盈率区间为18~60倍;其中有19只新股的首发市盈率超过了23倍,有5只新股的首发市盈率超过了40倍,3只新股的首发市盈率超过了50倍。上述23只创业板新股发行市盈率平均值为35.6倍,较首批科创板新股发行市盈率有所下降。
因此,严凯文认为,市场对注册制改革认识已逐渐深化,投资者投资行为也逐渐理性化,主板市场注册制发行下的估值可能会高于23倍,但也不会明显偏离其本身行业的平均估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