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康喜 东莞报道


(资料图)

巍峨山下,在被称为“超级显微镜”的我国首台、世界第四台脉冲式散裂中子源里,正进行着多物理谱仪、工程材料谱仪、大气中子辐照谱仪等多种谱仪实验。

“不同的谱仪,有不同的用途,如工程材料应力衍射仪,可在不破坏样品情况下,对我国高铁车轮、航空航天发动机叶片等设备的残余应力、金属疲劳数据进行研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散裂中子源总指挥陈和生介绍,在我国复兴号高铁和国产大飞机C919等重大国家项目中,都有散裂中子源的身影。

6月10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广东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位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的中国散裂中子源,探访这座国家大科学装置。

陈和生在现场介绍,作为当今人类深度探索微观世界的有力工具,散裂中子源广泛应用于新材料研发、关键零部件的性能检测等热门领域,为材料科学技术、物理学、化学化工、生命科学、新能源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提供先进的科研平台,对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解决前沿科学诸多领域的瓶颈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如中国散裂中子源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童欣所在的极化中子平台,其中极化气室制作、极化气体核磁共振系统、极化中子翻转器等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极化中子技术和设备过去是依赖国外的。而近几年我们将团队建设好了,相关的设备都研发好了。”童欣介绍,极化中子应用是未来中国散裂中子源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是研究复杂磁性、高温超导等的强有力手段;极化中子技术衍生的自旋标定技术,可以显著提升中子散射的测量范围和测量分辨率,“已建和规划的20条谱仪中,部分将具备极化中子功能,促进极化中子技术相关应用的开展。”

作为国际前沿基础研究和国家发展战略领域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大型平台,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建设过程,也是自主攻关掌握核心技术的过程。

“25赫兹交流磁铁、高功率靶、液氢慢化器、中子探测器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以后,对其他领域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影响。”陈和生表示。

一流的装置产出一流的成果。作为最早落地珠三角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经过10多年的建设和运行,已取得一批重要成果。

其中,利用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射频四极加速器技术突破,2020年,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加速器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实验装置,可用于癌症治疗研究。这为我国医用BNCT装置整机国产化和产业化奠定了技术基础,有望为肿瘤治疗带来重要技术革新。

目前,中国散裂中子源已完成9轮开放运行,全球注册用户超过4500人,完成课题1000余项。

位于东莞中部、坐落于粤港澳大湾区黄金腹地的松山湖科学城,是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重要节点。2020年7月,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定位“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高地”。 

作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板块,以散裂中子源、南方先进光源为代表的大科学装置,正在大湾区内能集聚一大批高水平科研资源,全链条推动各行各业和各种基础研究的整体研发。同时,大科学装置也能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顶级的科研人员与团队聚集到粤港澳大湾区,具有相当高的人才的聚集性和粘滞力。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下一步,广东将继续加快推进大科学装置建设,尽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科学装置群,更好地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科研创新的国际竞争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