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发明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什么时间发明的?发明者是哪国人?

活字印刷的发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重大技术革命。在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中国的毕昇(970-1051年)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人,比德国的约翰内斯·古腾堡的活字印刷术还要早大约400年。

自汉代发明纸以来,书写材料比过去使用的甲骨、简牍、金石和缣帛要轻便、更经济,但抄写书籍仍然是非常费工夫,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到了东汉末年的熹年间(公元172-178年),出现了临摹、拓片的方法。

印刷术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之一。它始于唐代的雕刻和印刷,经过宋仁宗庆历年间的毕昇的发展和完善,活字印刷术应运而生。活字印刷的发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重大技术革命。

北宋民发明家毕昇,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试验,他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制作了粘土活字,并进行了排版印刷,从而完成了印刷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

毕昇的办法是:用胶泥做同样规格的坯体,一端刻反体的单字,凸起的字的高度和铜边缘的厚度一样,会被火硬化,成为单个胶泥活字。为了满足排版的需要,有几个甚至几十个常用字在同一个版本中重复使用。遇到生僻字,如果没有提前准备,可以边制边用。

为了方便拣字,把泥活字按韵类放在木格子里,贴个纸条注明。排版时用一个带边框的铁板作为底衬,在上面涂一层松节油、蜡和纸灰做成的药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整理出来,一个一个地排进框。排好就成了一个版本,用火烘烤。当药剂稍微融化后,用板将字压,待冷却凝固后,就变成了一个版本。印刷时,只需在印版上刷上油墨,用纸覆盖,并施加一定压力即可。为了连续打印,使用两块板,一版印刷,一版排字,两块板交替使用。印刷完毕,用火把药剂烤好,用手轻轻一摇,活字就可以从板上掉下来了,然后按韵放回原来的木格子里,方便下次用。

毕昇还试验了木制活字印刷,但毕昇没有采用,因为木材纹理密度不均匀,木制活字在水中浸泡后难以在刻制,还会变形,并且难以与药剂分离。如果用活字印刷只印两三份,那就不会省事。如果是成百,上千份,工作效率将是非常可观的,这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印刷速度和质量,这比雕版印刷要优越得多。

活字制版避免了雕版的不足。只要事先准备好足够的单个活字,就可以随时放在一起,大大加快了制版时间。印刷后,活字可拆卸重复使用。而且活字比刻字占用空间小,便于存放和保管。这样就显示了活字的优越

用活字印刷的想法由来已久。秦始皇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并在陶量器上用木戳印了一个40字的诏书。考古学家认为“这是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开端,但尽管他发明了它,但还没有被广泛使用”。古代印章对活字印刷也有一定的启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