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陈薇)开辟新的发展路径,成为前置仓生鲜电商的当务之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作为行业龙头,叮咚买菜日前公布了三季度报,而每日优鲜则在延迟半年多之后公布了2021年财报。收缩战线、降本增效成为两家公司共同的选择。

叮咚买菜已经实现亏损收窄并有望在第四季度实现盈亏平衡,而每日优鲜则只保留了55名全职员工,并通过合并股份让股价保持在1美元以上,避免了退市。

每日优鲜“关停并转”回笼资金

11月14日,结束了长达数月的内部独立审计后,每日优鲜发布了2021年年报,比原定时间晚了半年多。

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每日优鲜总营收为69.65亿元,同比增长13.3%,总成本与运营费用为108.12亿元,同比增长39.08%。营收增速低于成本增速使得每日优鲜2021年仍处于经营亏损状态,2021年每日优鲜经营亏损为38.61亿元,净亏损为38.49亿元。

从2018年至2020年,每日优鲜净亏损分别为22.32亿元、29.09亿元和16.49亿元,这意味着近4年公司已累计亏损超过100亿元。对此,公司表示,产品交付和仓库运营相关费用等履约成本过高、毛利率低是“前置仓模式”多年亏损的主要原因。随着社区团购切入生鲜领域,也让行业竞争加剧,导致用户流量不够,边际成本难降,作为一家亏损企业,同时还要面临融资难的问题。

每日优鲜积极通过转让业务来回笼资金,据财报披露,公司出售了无人货架业务“便利购”项目,获得了1800万元现金。

今年7月,每日优鲜在全国范围内关停了其前置仓模式下的核心业务“极速达”,仅保留部分次日达服务,同时以线上会议的形式开启内部裁员。但财报中提及,极速达零售业务贡献了截至2021财年总净收入的约90%,在该业务关停之后,每日优鲜预计未来营收会出现大幅下降。而公司的员工总数,也从2019年末的1771人,降低至2021年末的55名全职员工。

财报披露,每日优鲜全职员工仅余55人

为了避免退市,10月17月每日优鲜进行了并股,通过每10股合并为0.33股,让公司收盘价均高于1美元,达成了纳斯达克的合规要求。但如何解决供应商欠款、员工劳动纠纷,以及探索出造血能力仍为每日优鲜目前的最大难题。

叮咚买菜亏损减少31.7%

与每日优鲜相比,叮咚买菜的境遇好很多。11月11日叮咚买菜公布三季度财报显示,今年前三个季度,叮咚买菜总营收同比增长23.1%,亏损收窄的同时毛利率提升至30.0%。

今年前三季度,叮咚买菜最大的成效在于成本控制,将亏损最小化。履约成本一直是生鲜电商衡量盈亏的关键指标,尤其是叮咚买菜的前置仓配送模式,相较其他生鲜电商是履约成本最高的一种。履约成本在叮咚买菜营业收入中占比近四成。

今年前三季度,叮咚买菜履约费用率同比大幅优化,在营收中占比下降了约一成。这也让叮咚买菜得以在维稳GMV的同时,将亏损额度相较于去年同期收窄31.7%。

今年叮咚买菜将经营重点放在了“效率第一、兼顾规模”,叮咚买菜CSO俞乐在财报电话会议中说,叮咚买菜在供应链端的投入虽然比传统商超多,会形成略高的履约费用,但是毛利率也更高,未来的利润空间还会更大。从前期高成本投入到成熟后的平摊成本降低,前置仓模式的规模化优势逐渐显现。叮咚买菜预计,第四季度可以实现经营盈亏平衡。

生鲜电商步入精细化运营

作为接连在美股上市的国内生鲜电商,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可谓前置仓模式“双雄”。但每日优鲜大规模关闭业务,某种程度上标志着大规模烧钱补贴、跑马圈地、依靠资本输血疯狂扩张等打法失灵。

对叮咚买菜来说,同领域企业被挤出了赛道,意味着部分已经被培育成熟的用户,很有可能进入自家平台。但同时,每日优鲜的失败,也让前置仓的模式经历市场的考验。叮咚买菜需要用良好的运营来证明,前置仓模式在生鲜领域的可行性,以及公司在供应端、履约端的“护城河”。

值得注意的是,叮咚买菜在控成本的同时,增加了产业链投入与产品研发费用,这也意味着公司从重营销逐渐过渡到重品质。

由于自有品牌商品具有较高的毛利率,叮咚买菜也增加了自有品牌的打造。同时,叮咚买菜推出了“宝妈严选”和“轻养星球”两个板块,聚焦宝妈以及喜欢健康轻饮食的年轻人群,满足消费者差异化需求。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