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王宁宁】6月28日—6月30日,药师帮、来凯医药、艾迪康三家医药企业接连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不仅如此,还有21家医药企业正排队等待聆讯,其中有不少企业已经是四次递交招股书了。整体来看,今年6月,生物医药行业不仅赴港上市热情高涨,企业对港交所也是颇为执着。

“近年来,港交所出台了各项政策,鼓励医药类企业在港交所上市,推动了港交所成为医药行业的首选融资渠道。”6月30日,Co-Found智库秘书长张新原在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


【资料图】

6月已有4家医药公司登陆港交所

临近6月底,生物医药行业可谓风头无两。

6月28日,药师帮(9885.HK)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港股“院外医药产业互联第一股”。上市首日,公司股价上涨5.5%,截至目前总市值约128.4亿港元。

6月29日,来凯医药-B(2105.HK)紧随其后登陆港交所,上市首日股价大涨20.87%,总市值58.52亿元。招股书显示,公司拥有两款核心产品:LAE002和LAE001,分别可用于治疗卵巢癌、乳腺癌、PD-1/PD-L1耐药实体瘤及前列腺癌。

财报数据显示,来凯医药2021—2022年合计亏损15.31亿元,几乎所有亏损均来自研发费用、行政开支及向投资者发行的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对此,来凯医药称拟将本次发售收取的所得款净额约56.3%用于两大核心产品研发,20.8%预计用于其他现有管线产品的研发。

6月30日,第三方独立医学检验机构艾迪康控股有限公司(09860.HK)也成功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上市首日股价上涨12.013%至13.800港元/股,公司此次发行价为12.32港元,募资净额8390万港元。艾迪康主要为医院等相关方提供医学检验服务,近两年单凭疫情检测业务盈利超20亿元。

而早在6月12日,科笛集团(02487.HK)也成功赴港上市,公司侧重于广泛皮肤病治疗及护理治疗领域,包括局部脂肪堆积管理药物、毛发疾病及护理、皮肤疾病等方面。

截至目前,6月已有4家生物科技企业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21家医企正排队等待聆讯,多家企业已递表4次

记者注意到,6月12日—6月18日周期内,在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的6家企业中有4家都是生物医药企业,如治疗癌症及老年人眼科疾病的武汉友芝友、数字健康医疗服务平台健康之路、非血管介入手术整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英诺伟。

这些生物科技企业主要涉及医疗器械、互联网医疗、生物制药等领域,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企业并不是第一次递表港交所了。

数据显示,目前正在排队等待港交所聆讯的90家公司中,21家是生物医药公司。其中,有9家公司是首次递表、7家二度递表,迈越科技和英诺伟医疗是三度递表,东软熙康、圆心科技及亿腾医药则是四度递表的“韧性选手”了。

整体来看,生物医药企业不仅赴港上市的热情高,对港交所也颇为执着。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医药企业之所以更喜欢在港交所上市,其原因是相比于内地市场,港股市场的流动性更强、投资者更加活跃,能够为医药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机会和资金注入。而且,港交所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比内地市场更为严格,同时为医药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资本退出渠道,这有助于医药企业提高透明度和规范性。

港交所上市新规“圈粉”生物企业

事实上,自2018年香港交易所推行18A上市规则以来(即允许符合一定条件没有收入、没有利润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港股上市),香港成为越来越多生物科技企业上市的首选地。

《2023年港股18A生物科技行业发展白皮书》表明,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共有64家企业通过18A规则递表或上市,包括56家已上市公司,8家递表公司。其中,企业主要分布在制药、医疗器械、前沿科技领域,分别有45家、17家、2家企业。

而且,香港也逐渐成为18A公司重要的融资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已上市的18A公司共有 56家,累计募集资金总额超过千亿港元,累计发行总市值超过7000亿港元,平均募集资金约19亿港元。其中,百济神州募集资金最多约70.85亿港元。

“近年来港交所出台各项政策,鼓励医药类企业在港交所上市,促进了港交所成为医药行业的首选融资渠道,进一步增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与此同时,上市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来获取市场资源和合作伙伴,助力医药类企业品牌化打造,推动医药行业的升级和发展。”张新原告诉记者。

值得关注的是,2022年8月,河南真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真实生物)也向港交易所递交了IPO申请书,作为首个获批的国产新冠口服药研发方,其上市之路备受关注。日前,平顶山市发文表示,2023年争取平顶山东方碳素股份有限公司北交所上市、河南真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港交所上市。

6月30日,东方碳素成功登陆北交所,成为平顶山首家北交所上市企业,接下来就看真实生物的了。

推荐内容